比亚迪拒绝越南胡志明市建厂,选择在国内三地建厂

当全球制造业都往东南亚跑,比亚迪为啥偏偏留在国内“死磕”?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反常,毕竟越南人工便宜、政策优惠,谁不心动?可比亚迪偏不吃这一套,拒绝了胡志明市的建厂邀请,转身在深圳、陕西、四川三地大干快上。这不是钱多烧得慌,而是王传福那句“我们不是来赚钱的,我们是来稳社会的”掷地有声。2023年,东南亚吸引了上千亿美元的制造业投资,可中国制造业依然稳坐全球30%的江山。比亚迪的选择,关系到你我的饭碗、社区的热闹,甚至国家的底气。

比亚迪拒绝越南胡志明市建厂,选择在国内三地建厂-有驾

说起拒绝越南建厂,比亚迪可不是一时冲动。东南亚看着风光,低成本的招牌亮眼,但细看全是坑。物流堵得跟蜗牛爬似的,政策说变就变,工人技能也跟不上。2022到2024年,20%的中国企业在东南亚亏得裤子都快掉了。比亚迪看得透,电池、芯片这些命根子,捏在自己手里才踏实。2024年全球新能源市场报告说了,比亚迪电池自供率超80%,甩同行几条街。这优势全靠国内的集中布局,换到越南,哪有这底气?对普通工人来说,产业外流就是失业的警报,比亚迪这一手,稳住了无数家庭的饭碗。

比亚迪拒绝越南胡志明市建厂,选择在国内三地建厂-有驾

转到深圳,比亚迪的工厂扩建更是大手笔。50多亿元砸下去,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直接上马,年产值破千亿,占深圳新能源产业的近三成。工厂里普工月薪五六千,技术工六千打底,年轻人挤破头想进。深圳这地儿,曾经为“用工荒”头疼,现在倒成了人才磁场。比亚迪还跟本地高校联手,搞研发中心,产学研一条龙,硬是把大湾区推上全球新能源高地。想象一下,小李刚毕业,进比亚迪当技工,工资攒两年就在深圳买了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不就是咱老百姓想要的盼头?

比亚迪拒绝越南胡志明市建厂,选择在国内三地建厂-有驾

再说陕西扶风,这小城因为比亚迪彻底翻了身。工厂投资几十亿,年产值预计破百亿,直接拉动2万个就业岗位,间接惠及10万人。2024年,扶风的GDP蹭蹭上涨,税收多了好几亿。工厂周边的小餐馆、便利店生意火得不行,老板娘笑得合不拢嘴。以前的农民工老张,培训后成了技术工,月薪翻倍,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不愁了。扶风这地方,过去谁提新能源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现在却成了“香饽饽”。比亚迪这一步,不仅让小城有了新模样,也给内陆欠发达地区点燃了希望。

比亚迪拒绝越南胡志明市建厂,选择在国内三地建厂-有驾

四川宜宾的故事也不简单。比亚迪在那儿建的工厂,主攻动力电池和新能源商用车,2023年电池产能20GWh,2025年还要翻倍。1.5万人直接就业,200多家供应链企业跟着沾光,产值突破500亿,硬是把宜宾推成“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工厂用绿色能源,碳排放低得让环保人士都点赞。宜宾以前是偏远山区,投资商提都不提,现在却成了新能源热土。小刘是本地员工,靠着比亚迪的福利,去年买了辆车,提前圆了全家的出行梦。这么一想,比亚迪不光是建厂,简直是给西部绿色发展插上了翅膀。

比亚迪拒绝越南胡志明市建厂,选择在国内三地建厂-有驾

说到这儿,比亚迪的社会责任感真是让人服气。王传福那句“稳社会”不是空话,员工的五险一金、带薪休假、免费班车、住房补贴,一个没少。2023年,80%的员工在满意度调查里给工作环境打了高分。比亚迪还投了2个亿,建学校、医院,搞员工培训,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以前总觉得工厂冷冰冰,可比亚迪硬是把厂区整成了“家”。老王在陕西厂上班,孩子上学免费,媳妇在厂里食堂找了份工,一家子日子美滋滋。这不就是“稳社会”的最好写照?

比亚迪拒绝越南胡志明市建厂,选择在国内三地建厂-有驾

比亚迪的选择,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民族企业的担当。东南亚的诱惑再大,也比不上国内产业链的稳固。深圳的工厂让大湾区更闪亮,扶风的厂子给小城带来新生活,宜宾的布局让西部绿色发展有了底气。这一切,离不开比亚迪对国家利益的坚持,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怀。2023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份额依然稳稳当当,比亚迪用实际行动反击了“东南亚替代中国”的论调。

想支持国货?不妨多关注新能源产业,多看看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它们的每一步,都在为咱们的就业、收入、社会稳定加码。比亚迪的国内布局,稳住的不只是制造业的根基,更是每个普通人手里的幸福。中国制造的未来,咱自己说了算。

比亚迪拒绝越南胡志明市建厂,选择在国内三地建厂-有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