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对华稀土依赖令日本车企陷困境
这就跟老大和老二打架似的,最后倒霉的往往是老三。咱们中国因为跟美国打贸易战,出台了好些稀土出口限制措施,本来是想针对美国的。可谁能想到啊,这政策一出,反而给日本的汽车行业来了个“致命打击”。日本的汽车工业一直特别依赖中国的稀土资源,结果中国的政策一收紧,它们就瞬间感觉“喘不过气来”了。
日媒:日本制造业或因稀土不足陷入危机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一出来就让人有点紧张了:2025年2月,从中国进口的镓材料同比直接跌了八成多,而像镝、铽这样的关键稀土价格呢,直接涨了三倍!要知道,像丰田、本田这些汽车厂商,它们的混动车每一辆都要用掉2到4公斤的稀土。可现在它们手头上的库存,最多也就够撑三个月的。
法兰克福有个做金属交易的公司叫Tradium,他们的交易员扬·吉泽就直白地说了,其实大部分汽车厂商的磁铁库存也就够用两三个月的。要是新的稀土供应断了,那生产线停工是早晚的事儿。
日本现在也在想办法自救,搞了个什么“稀土减量技术”。但说真的,这招根本不管用。丰田花大价钱研究出来的替代方案,虽然确实减少了一部分稀土的使用,但结果呢?成本反而涨了25%,性能还下降了15%。市场上对这种东西的认可度也直线下降。这说明啊,日本在能源领域的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哪怕它有再先进的制造技术,没有足够的资源,也只能干着急,就像没米下锅一样。
中国稀土产业链已形成闭环日媒:日本稀土联盟是闹剧
中国的稀土控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优势。世界上90%的重稀土供应都在中国手里,日本80%的关键稀土都要靠从中国进口;而在稀土提炼技术方面,中国更是占了全球98%的市场份额。就算是日本从澳大利亚或者东南亚开采矿石,最后还是得把矿石运到中国来加工。等到2026年稀土回收技术大规模投产后,中国还会建立一套从废旧电子产品里提取稀土的二次供应系统,这样就能更稳固地掌握整个产业链的主导权。靠着这样的垂直整合能力,中国甚至可以要求日本企业申报对美出口清单,直接掐住给特斯拉和苹果供货的日本供应商的合规渠道。像德国车企投资入股中国稀土企业以争取缓冲时间这种事,也说明了现在全球产业链的游戏规则已经变成了“技术转化能力”的较量,很明显日本没跟上这个节奏。
日本想搞的那个“稀土联盟”简直就是一场闹剧。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工厂想扩大镝和铽的生产能力,但因为离不开中国独有的重稀土分离技术,本质上还是绕不开“中国加工—日本使用”的模式。号称的“城市矿山”,索尼从10万台PS4里才提取了200公斤稀土,连自己一个月的需求量都填不满,这下资源回收效率和产业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就暴露出来了。再加上美国让盟友配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却又没有提供什么稀土替代方案,日本只能在“盟友义务”和“产业存亡”之间纠结挣扎了。
日本汽车业的危机与教训
这场危机正在彻底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因为稀土不够用,大家开始拼命研究固态电池、不用稀土的电机这些新技术,但日本已经错失了先机;德国的那些车企呢,靠投资中国的稀土公司缓了口气,而日本呢,因为跟中国的政治关系搞僵了,连谈判的筹码都丢了;中国呢,则是用出口配额、环保规定、技术限制这些招数,把稀土变成了在国际贸易里的一张王牌,推动着新的经济规则出现。
日本汽车行业现在的麻烦,可不只是普通的供应链出了问题那么简单,这是在全球化2.0这个大背景下,整个产业模式都在变,而日本汽车行业没跟上趟的结果。你看,中国靠着稀土这块敲门砖,把资源控制权变成了制定技术标准的权利,而日本汽车行业既没有自己的资源,也没有完整的高科技闭环,注定只能成为旧的产业体系里的牺牲品。
这次事件清楚地告诉我们,21世纪的产业竞争,拼的就是谁能掌控资源,又能把资源变成有用的技术。日本汽车行业现在这么惨的样子,也会被好好记录下来,成为全球产业重组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