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反映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限制条件过多

近年来,推进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对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道路运输安全水平意义重大。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不少企业反映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存在限制条件过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高效运营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反映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限制条件过多-有驾

一是报废标准设置缺乏灵活性

部分地区对老旧营运货车报废的年限、里程等标准规定过于僵化,未充分考虑不同车辆的实际使用和保养情况。如2023 年 6 月,《人民日报》报道,河北省邯郸市某物流运输企业负责人王强反映,其公司一辆 2014 年购置的重型载货汽车,虽然已达 9 年车龄,但由于日常保养得当,车辆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安全运营标准,仍能正常执行运输任务。然而,按照当地政策,该车辆因车龄超过规定年限,被要求强制报废。这不仅让企业承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当前,仍有少数地区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标准“一刀切” 的现象,未能根据车辆实际性能进行科学判定,给企业带来不合理的运营成本负担,忽视了企业对车辆妥善管理所取得的成效,阻碍了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是更新补贴政策申请流程繁琐

补贴政策作为鼓励企业报废更新老旧营运货车的重要手段,对车辆报废更新起到了有效推动,部分地区设定的申请流程复杂,致使企业获取补贴难度较大。2024 年 3 月,央视网报道,河南省郑州市某货运公司负责人李华表示,公司为响应政策进行老旧货车报废更新,在申请补贴时,需要准备车辆报废证明、购置新车发票、企业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近 20 项材料,且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反复提交审核。从提交申请到最终拿到补贴,耗时长达 6 个月之久。繁琐的流程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影响了企业报废更新的积极性。一些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对企业实际困难的考量,部门间协同不足,信息不畅通,使得本应起到激励作用的补贴政策难以有效落地,降低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是报废更新配套服务不完善

部分地区在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过程中,缺乏配套的服务和保障措施。例如,2023 年 11 月,新华网报道,四川省成都市某运输个体户张明称,在办理老旧货车报废手续时,发现当地报废拆解企业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距离其经营地点较远。为了完成报废手续,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往返于报废拆解和相关部门之间,增加了报废成本。此外,报废拆解过程中,对车辆零部件的回收处理也缺乏规范,导致一些有价值的零部件无法得到合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未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补偿。当下,在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工作中,对配套服务的规划和建设重视不足,未能为企业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环境,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报废更新的隐性成本。

对此,建议:

一是优化报废标准体系。结合不同类型、不同用途营运货车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差异化、动态化的报废标准。建立科学的车辆性能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老旧营运货车的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车辆是否需要报废,避免“一刀切” 的强制报废政策。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车辆维护保养,对保养良好、性能达标的老旧车辆给予适当的使用年限延长或其他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对车辆管理的积极性。

二是简化补贴申请流程建立多部门联合办公机制,推行“一站式” 服务,整合补贴申请所需材料,优化审核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线上补贴申请平台,实现企业申请、部门审核、资金拨付等环节的全流程线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加强对补贴申请办理进度的跟踪和监督,确保企业能够及时、顺利地获得补贴资金。加强对补贴政策的宣传和解读,通过多种渠道向企业普及补贴政策内容和申请流程,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三是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布局报废拆解企业,在老旧营运货车保有量较大的地区,适当增加报废拆解企业数量,方便企业办理报废手续。加强对报废拆解企业的监管,规范车辆零部件回收处理流程,引导企业对有价值的零部件进行合理回收和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对积极参与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报废更新老旧营运货车提供信贷支持,降低企业更新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