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电车价格“跳水”6万,广本东本内战背后藏何隐忧?

本田这茬事儿,咂摸起来挺有意思的。你说它哥俩好,广本东本,仗着那套“镜像策略”,愣是在中国车市里混出名堂。一样的骨架子,捯饬捯饬皮囊和内里,硬是变出两款车,一块儿跑马圈地。可眼下,电车当道了,这招儿好像有点捉襟见肘了。

就拿前阵子沸沸扬扬的P7和S7来说,广本P7直接把价码摁到19.99万起,东本S7那边呢?原先挂着25.99万的牌子,结果还没满月,也跟着一泻千里,跌到19.99万。这下,早早入手S7的哥们儿姐们儿,心里拔凉拔凉的,直呼“亏掉一辆飞度,扎心了老铁!”

本田电车价格“跳水”6万,广本东本内战背后藏何隐忧?-有驾

这事儿乍一看,是本田自家闹内讧,手足相残。可深究起来,这背后映照的是传统车企在电气化转型路上的诸多掣肘。

为啥一样的货色,价格能差出这么多?有人说是广本那边产能爬坡,成本降下来了。可真是这样吗?怕是没那么简单。甭忘了,现在新能源这块儿,卷得飞起,各家都在玩命压价。广本这么干,八成也是为了抢地盘,没辙才出此下策。

本田电车价格“跳水”6万,广本东本内战背后藏何隐忧?-有驾

再说东本,也许还抱着油车时代的金字招牌不撒手,觉着自家的车就该卖得贵一点。结果呢?被自家兄弟来了个“釜底抽薪”。这说明,东本对电车市场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老黄历上。

更逗的是,东本一看苗头不对,赶紧也跟着降价,还给老车主补差价。这波操作看着像是临阵磨枪,实则反倒加剧了消费者的疑虑。你想想,一个月就跳水6万,这车是不是有啥猫腻?品控是不是缩水了?

话又说回来,这事儿也折射出当下消费者购车心智的一个嬗变。早先买油车,兴许更在意牌子、卖相。但现在瞅电车,消费者更抠细节,续航能跑多远,智驾灵不灵光,充电快不快,这些都成了必选项。说白了,就是奔着性价比去的。

本田电车价格“跳水”6万,广本东本内战背后藏何隐忧?-有驾

你细品P7和S7,配置上确实乏善可陈。没空悬、没CCD、没终身质保、没800V平台、没激光雷达、没8155芯片,车身用料也没啥出彩的地方。这要是跟极氪007、小鹏G9这些后起之秀比,那性价比简直被按在地上摩擦。

所以说,本田这次的定价风波,其实是传统车企在电气化浪潮下,遭遇的一大坎儿:技术同质化。从前油车时代,南北本田还能靠着设计风格来分割市场。可现在电车,三电系统大同小异,就靠着修修补补外观,很难撩拨到消费者的心弦。

不光如此,用户的消费观也变了。以前可能更认牌子,现在更看参数。你电量能撑多久,智能驾驶咋样,充电速度快不快,这些都成了硬杠杠。品牌光环?在这种量化指标面前,可能就黯然失色了。

本田电车价格“跳水”6万,广本东本内战背后藏何隐忧?-有驾

更赤裸的是,当产品力相差无几时,价格就成了唯一的杀手锏。广本P7降价,短期内兴许能拉抬销量。但长远来看,这会侵蚀品牌的溢价空间。可要是不降价呢?库存压力又实打实地摆在那儿。

那么,在电车的新赛道上,这“镜像策略”还能玩出花儿来吗?依我看,得换个活法。比亚迪的王朝网和海洋网,就是一个不错的范例。它们靠着设计语言、用户画像的精细划分,在统一技术平台下玩出了差异化竞争。归根结底,就是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权。

当然,放眼国内车企,敢这么玩,且有实力这么玩镜像策略的,掰着指头数,也就比亚迪了。

本田电车价格“跳水”6万,广本东本内战背后藏何隐忧?-有驾

总而言之,本田这次的6万元差价事件,是传统车企在电气化转型路上,不得不面对的阵痛。这“镜像策略”本身没啥毛病,但得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游戏规则。技术领先是基石,差异化要直击用户痛点,合资车企也要抛开油车时代的溢价心态,正视新势力“成本定价”的法则。

眼下,新能源车市已经到了淘汰赛的阶段。本田们要是还陷在“内卷”的泥潭里,怕是就要被时代的车轮碾过去了。这场定价闹剧,既是警钟长鸣,也是醍醐灌顶。唯有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为矛,以差异化为盾,方能在新时代的棋局中,走出真正的“双车妙手”。

说句实在的,这事儿也挺让人唏嘘不已的。想当年,本田也是呼风唤雨的,现在却被逼到这步田地。时代变了啊,不思变通就只能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