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提前把上海车展“办”了

地平线,提前把上海车展“办”了-有驾

智驾的本质是功能价值

作者 | 王磊 秦章勇

编辑 | 秦章勇

当行业回归理性,什么才是值得信赖的智驾?

工信部一纸公告,不仅给智驾提了个醒,也让人们反思,在行业说的天花乱坠的情况下,该怎么信赖一辆车的智驾能力。

这也是地平线CEO余凯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在智能驾驶用户价值兑现上,整个行业才刚刚开始

不过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余凯已经给出了答案。

4月18日,地平线举行了2025年度产品发布会,发布最强智驾芯片征程6P,最高算力达到560TOPS,余凯表示,这款芯片将会成为15万级别L2城区辅助驾驶车型的标配。

地平线,提前把上海车展“办”了-有驾

同时地平线还发布了基于软硬结合技术全栈打造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刚发布就宣布量产上车。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特意来到现场,宣布地平线HSD将搭载于奇瑞“猎鹰方案”,落地星途品牌,将于9月份全球首发量产。

尹同跃开玩笑地表示,“过去20年我们吃‘发动机’的饭,下一个20年我们要吃‘智能化’的饭,或是说吃余凯的饭!”

01

智驾平权最大公约数

发布会是在上海临港滴水湖举办的,按照余凯的说法,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是因为滴水湖是上海最早见到晨光的地方,这也寓意着眼下的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如朝阳一样刚刚开始。

发布会现场,地平线的“成绩”随处可见。

场外清一色的新车,俨然就是一个小型上海车展,既有比亚迪、奇瑞、上汽等传统车企的产品,也有大众等合资品牌,现场共有二十多家车企,超过40款量产车“参展”。

地平线,提前把上海车展“办”了-有驾

蔚来的第三品牌萤火虫,在上市前还率先在这次发布会上完成亮相,这款小车占据着一个单独的“展位”,吸引了不少媒体拍照,不少人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款车。

这些在会场展出的新车,都搭载有地平线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既有从征程3就开始和地平线合作的老朋友,也有第一次用上征程6系列的新伙伴。

放眼当下的汽车市场,大概只有地平线能有如此大的号召力,能把国内大部分汽车品牌集结在一个会场。

当然,地平线的成绩不止于此,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监测数据,2024年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市场中,地平线凭借低、中、高全阶计算方案的产品布局以 33.97%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第一,这意味着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

仅2024年,地平线智驾方案出货量在7个月内就连续两次实现百万级增长,突破700万套,截至目前,出货量已经超过800万套。

随着征程6系列在2025年量产交付,地平线智驾方案累积出货量也将在 2025 年正式跨越1000万量产大关,届时将成为国内首个突破千万级量产的智驾科技品牌。

目前单征程6E/M系列,就已经实现了超过20家主机厂的定点,搭载的车型超过100款,如今的地平线,已经成为行业智能平权的最大公约数

02

智驾不是情绪价值的产品

一个事实是,智驾行业的名词五花八门,很多车企虽然明确了L3落地的计划,但从L2到L3的跨越,似乎永远存在一个鸿沟。在余凯看来,当前主流的智驾系统还不够舒适,仍然无法让用户安心。

地平线,提前把上海车展“办”了-有驾

比如当前已量产智驾系统,每20min便会触发用户的一次恐慌接管,10km内若产生3次恐慌接管,80%的用户选择放弃使用功能。

因为对智驾的信心不足,导致用户信任崩塌,甚至产生“智驾PTSD”,很多城区智驾通行效率尚不如人驾,最终结果就是上班不敢用,下班不想用。

这不应该是智能驾驶该有的定位,当然也不是行业的初衷。

更尴尬的是,行业也在想尽一切办法宣传智能驾驶,仿佛完全自动驾驶近在咫尺,距离解放双手双脚也只差一层窗户纸。

其实在2025年开年,研发了第一代ADS智驾系统的技术大牛苏箐,在加盟地平线后的首次公开露面中就提到,“自动驾驶不应该活在营销里”,他表示,智能驾驶可以讲得天花乱坠,但应该做正确的产品,解决正确的问题。

余凯同样认为,自动驾驶需要的是“务实”,当过渡宣传的声量远超产品实际体验,用户信任就会在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中不断稀释。

在发布会上,余凯提出了首个用户智驾信任度公式,用户智驾信任度=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在世界越来越疯狂的当下,信任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地平线,提前把上海车展“办”了-有驾

在余凯看来,智能驾驶只能是功能价值,只有在实现功能价值的基础上,才能释放情绪价值。

因为智驾本质不是一个开发平台,而是面向单一任务但有史以来最复杂的计算系统,有效能力远比行业黑话更炫酷。

他举了个例子,一部手机的通讯系统是功能价值,而实现通讯功能的基带,是以第三方专业解决方案为主。

而手机上的拍照、摄影这类功能,需要针对目标用户人群研发个性化解决方案,这类功能则是负责情绪价值,大多是手机厂商的自研方案。

而智能驾驶在汽车行业扮演的角色,则类似于基带在手机中的定位。

地平线,提前把上海车展“办”了-有驾

这和他此前的观点不谋而合,之前他在百人会上表示,未来智能驾驶技术将呈现“二八分”格局,也就是20%的车企自研,80%找最强合作伙伴。智能驾驶作为标准化功能,车企自研投入产出比低,合作第三方方案反而是更高效的选择。

在地平线看来,智能驾驶的本质,是面向单一出行任务的嵌入式计算系统,在L5动驾驶实现之前,智能驾驶一定是软硬结合路线,但绝大部分车企,是很难兼顾的。

03

人人爱用的智驾产品

发布会现场,余凯更新了地平线的愿景——打造人人爱用的智能驾驶产品。

地平线,提前把上海车展“办”了-有驾

首先就是算力决定体验的上限。征程6P芯片拥有高达560TOPS的算力,集成 4 核BPU,拥有18核的410K DMIPS的CPU、5.3Gpixel/s的图像处理带宽能力, 满足智驾大模型的实时推理需求。

另外,高达205GB/s的存储带宽、三级存储系统 3倍提升数据搬运效率,在不影响主模型的前提运行影子模式学习,可以实现全场景数据闭环验证与低延迟数据回传优化,还内置了主域(高性能计算)与安全域(实时监控)双系统,算力冗余使双域可并行处理任务,避免资源争抢导致的延迟风险。

目前,地平线征程6P成功点亮并在100小时内部署上车跑通HSD的成就,是当前智能汽车市场最高算力的国产智能计算方案。

地平线,提前把上海车展“办”了-有驾

有了算力之后,算法就能决定体验的兑现,这也是地平线的优势,一直以来,地平线都被称为 “披着芯片外衣的软件公司”。

基于一段式端到端架构,HSD实现了“光子输入-决策规划-轨迹生成”的一体化闭环,同时可具备环境理解、多模态候选轨迹与个性化决策能力,大幅提升智驾系统自适应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翻译过来就是,HSD不仅能够看得见,更能"悟"得透,能够做到非常优秀的交互博弈。

HSD 不仅可以识别路口文字,并动态调整策略,风险预判能力也得到提升,精准远距离识别通用障碍物,甚至在无明确标识的路段,能结合交警手势和车流态势生成合规通行方案。

没错,他还能对交警的手势进行识别,其初衷可不是为了躲避交警,而是识别交警手势、朝向,以及其它行为,来调整行驶策略。通过交警特有的荧光色的帽子、衣服同时进行识别,即使环卫工也身穿荧光色外套,也可以通过帽子进行区分。

另外,当路上有大型车辆时,HMI(即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界面)还会将其标记为青色+感叹号,根据大型车辆载货类型和尺寸评估侧翻风险,提前变道避让。

为了增强用户使用智驾的信任度,地平线在HSD上,使用了行业首创的多项实时环境渲染技术,就是把地面纹理、行人、各种机动车、电动车,以及树木通过各种标记,全部都给你渲染出来,来打通座舱和驾驶的场景,通过车机就能呈现博弈逻辑,让用户使用更放心。

除此之外,HSD还是国内首个融合倒车能力的城区NOA,HSD通过将倒车能力融入城区NOA领航辅助功能,在狭窄路段、甚至死胡同的场景中,无需人工接管,也能像人类司机般通过自主倒车寻找空间进行掉头。

地平线,提前把上海车展“办”了-有驾

像“三点式”、“五点式”掉头和“N点掉头”等都不需要人工接管,这就意味着通行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还有就是,HSD支持漫游模式(城区+园区)的城区NOA,在封闭园区,车辆不开启导航就能漫游行驶,如同人类司机般“绕圈等人”。在城区场景下,即使不设置目的地,HSD也能带你在城市“园区漫游”。

HSD上的这些“智驾卡点”上的创新,其实是让智驾应用场景“无死角”覆盖,把割裂的、经常需要用户接管的智驾体验连接起来。

可以预见,一旦这些智驾的痛点被攻破,人们对辅助驾驶的态度,也会从“不用”转向真正的“爱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