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进驾驶座,双手握住方向盘,后视镜里映出你紧皱的眉头。导航显示前方五百米是十字路口,但密密麻麻的电动车和突然窜出的行人让你手心冒汗。这时你心想:要是车子能自己判断路况多好?过去这种愿望只在百万豪车上才能实现,但现在,一辆十五万的红旗天工05就能做到——它甚至能比人类更快预判“鬼探头”风险,在重庆的8D立交桥上丝滑变道。这背后藏着三个名字:红旗、高通、卓驭。他们就像汽车界的“复仇者联盟”,把曾经遥不可及的高阶智驾技术,硬生生拉到了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价位。
当摄像头比激光雷达更“聪明”
三年前,激光雷达还是智驾汽车的“身份证”,谁车上没顶个“小帽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智能车。但卓驭科技偏偏不信邪,他们研发的惯导三目系统,用三个摄像头模仿人眼立体视觉,直接生成比特斯拉激光雷达密集50倍的3D点云。就像二郎神开了天眼,连路边晾衣杆上挂着的塑料袋都能识别成障碍物。在深圳城中村的实测中,这套系统成功避让了突然冲出来的外卖电动车,而同一路段某品牌激光雷达车型却差点撞上——因为塑料袋被误判成了飘动的树叶。
高通提供的SA8650P芯片,相当于给车子装了个“超级大脑”。这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每秒钟能处理200万亿次运算。举个具体例子:当车辆以60公里时速行驶时,从发现前方掉落轮胎到自动刹停,整个过程只需要人类眨一次眼的时间。更绝的是,这颗芯片能同时处理10个摄像头的数据流,相当于让车同时观看10部4K电影还不卡顿。
15万的车,藏着价值百万的“老司机”
在北京五环晚高峰,我亲自体验了红旗天工05的“全国放心开”模式。当相邻车道的奔驰突然压实线变道时,系统没有像某些车型那样急刹吓人,而是像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轻点刹车的同时往右侧稍作避让。经过积水路段时,惯导三目系统自动增强对路面反光的处理,准确识别出被积水掩盖的井盖位置。
最惊艳的是跨楼层泊车功能。在杭州某商场地下车库,我故意选择了一个被两辆平行停放车辆夹击的垂直车位。开启记忆泊车后,车子居然自己倒车调整了三次方位,最后以“S”形轨迹稳稳入库。整个过程就像看着驾校教练亲自操作,车轮距离两侧障碍物始终保持5厘米的“黄金距离”。
省掉激光雷达的钱,花在更实在的地方
传统智驾方案光激光雷达就要2万元成本,相当于整车价格的13%。红旗天工05砍掉这个部件后,把省下来的钱变成了看得见的配置:全车12个丹拿扬声器、带十点位按摩的零重力座椅,甚至给后排配了紫外线杀菌功能。用车主小王的话说:“以前觉得智驾就是多个自动跟车,现在发现这是真能救命的技术——上次暴雨天开车,系统提前0.8秒发现了侧后方失控的货车,自动加速躲开了碰撞。”
这套系统的进化速度也超乎想象。去年还需要高精地图支撑的领航功能,今年3月通过OTA升级后,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都能用。卓驭的工程师透露,他们的AI每天要“吃”300万公里真实路况数据,相当于让系统每个月考一次科目三。
从“堆硬件”到“拼脑子”的行业变局
当其他车企还在比谁家激光雷达数量多时,这三家联手玩起了“技术融合”。高通的芯片负责处理海量信息,卓驭的算法扮演决策指挥官,红旗则像老练的赛车手,把指令转化成精准的转向和刹车动作。这种组合打破了“贵车才有好智驾”的潜规则——就像智能手机普及过程,当芯片和算法足够成熟,旗舰技术自然就会下放。
在广东某三线城市,开网约车的李师傅给算过一笔账:“我这款天工05比同级燃油车每月省1500元油费不说,接机场单时开启自动领航,连续开8小时都不累。有次乘客看到车子自己变道超车,还以为我装了外挂。”这种真实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变化,或许才是技术普惠的真正意义。
站在2025年回望,汽车智驾的普及速度堪比当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当十万级车型都标配城市领航、自动避障这些“黑科技”,或许用不了多久,人类驾驶员就要像手动挡一样,变成“怀旧技能”了。而这场变革的起点,正是一群工程师较劲般地把尖端技术成本砍掉一个零——毕竟科技的真谛,不该是少数人的玩具,而是大众生活的守护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