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

随着开年比亚迪“不讲武德”、全系标配高阶智驾,还把高阶智驾下放到只卖7万块的海鸥上,最近这几个月,友商都在如火如荼地跟进智驾平权。

经过几轮火并之后,激光雷达的价格下限已经打到了11.98万元,甚至连燃油车都开始标配智驾,全民智驾时代已经正式到来。

但只拼硬件还不够,车企们谁都不服“软”,于是就出现了发布会上“人均智驾第一梯队”的有趣现象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可就在这时,一盆冷水从天而降——

4月16日,工信部紧急召集了19家车企和华为开了场内部会,会议上明确表示要整顿目前的智驾乱象,直接给智驾踩了脚“急刹车”!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01. 严控夸大、虚假宣传!

这脚急刹,究竟有多急?

在这两天,博主CaptainMarshall爆料的一则会议纪要在网络上疯传。友媒虎嗅汽车也向多位相关从业者进行了求证,结论基本属实。

从措辞来看,各类细则细分到了智驾宣传、智驾使用范围以及智驾如何部署等共计十几项。虽然没成文,但“上称千斤重”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小伙伴,可以在后台留言“会议纪要”或“拿图”)

首先,对于厂商夸大或虚假宣传、打智驾“擦边球”的行业乱象,要进行重点管控。

宣传用词方面,不仅不能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这类本就敏感的词汇,甚至连“智驾”、“高阶智驾”这些普遍使用的词汇,也被列为了非合理话术,需要避免使用。

鉴于目前大家都是L2级,建议车企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这一词。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对于诸如ACC、LCC、AEB、NOA这些由英文字母缩写的辅助驾驶功能简称,要求首次出现时必须使用中文名称

毕竟FSD、ADS、NOA、NGP……说起来都是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但各家的叫法并不一样。统一之后大家就好理解了,也避免某些车企打擦边球。

除此之外,车企们下大功夫比拼的“接管率”指标,以及为了体现自身能力“解放双手”、“零接管”这些宣传词,也彻底被禁了。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这背后的原因,是L2级本质上是辅助驾驶,本就该由“人驾”而不是“机驾”。严格意义来讲,用户应该全程负责才对,“接管”这种情况根本就不该发生!

因此接管一词,只有到了L3级人机共驾或L4级自动驾驶才适用。

除了工信部以外,公安部也进行了火速跟进,发文明确表示:虚假宣传自动驾驶,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将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 “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广告法》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情节严重的还要吊销营业执照

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如引发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总而言之,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几乎要了车企们的亲命。

不光不能吹自家智驾的NB了,下周就是上海车展,PPT、展板等一系列宣传肯定早已备齐。但事情一出,措手不及是肯定的,所有内容都要回炉重做。

就是可怜公关口的朋友们,这几天难免连夜加班赶工,希望他们的头发还能安好吧

02. 辅助驾驶,不能滥用!

在对车企重拳出击之后,对车主使用辅助驾驶时的操作,也要进行规范。

脱手、脱眼这都属于危险操作,必须设置有效的惩罚措施

从技术角度来说,发现这一点还真不难——

大部分的新车都配备了DMS驾驶员检测系统,可以通过车内摄像头扫描人脸,在驾驶员打瞌睡或者玩手机的时候进行车机报警,提醒驾驶员专注驾驶。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脱手咱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成本低一些的扭矩判定方式、还是成本高一些的电容判定方式,都是很成熟的方案。有些车企甚至为了安全起见,会在多次提醒车主接管之后禁止使用智驾功能。

但关于脱手、脱眼到底多久之后发出警报,警告几次之后禁止使用,行业内都是各做各的,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有些车型甚至能在车机后台,直接将这些检测功能关闭: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但这次会议中明确,以后只要开启辅助驾驶,脱手、脱眼检测系统必须强制开启,无法抑制或关闭。

同时还要在辅助驾驶开启状态下禁止主驾座椅调节功能,以防驾驶员在辅助驾驶状态下平躺睡觉。

至于惩罚措施,也比之前严厉了许多。

现在如果没发生交通事故,最多就是禁用一小段时间的辅助驾驶,重新学习后就能再次开启。

但公安部这几天发文明确表示,开启辅助驾驶之后玩手机、睡觉、聊天、吃东西等危险行为均为“分心驾驶”,会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会处以50-200元,驾驶证扣3-6分的处罚。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而更早之前,交管部门就已经开始频繁通过高速路上的告示牌,提示驾驶员慎用辅助驾驶了。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规范驾驶员的辅助驾驶使用习惯,确实非常重要。

在车企的智驾能力提升之后,网络上开启辅助驾驶后的违法行为屡屡皆是。

比如,车内4人呼呼大睡的: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把座椅往后调,用后排屏幕边看足球边刷视频的: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还有用一颗橘子,骗过脱手检测系统的: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某宝上还在卖套在方向盘上的所谓“辅助驾驶神器”……严格意义来说,和出售安全带卡扣一样,也是违法行为!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诸如此类的案例,有很多很多。

无论是哪种,都是驾驶员对于辅助驾驶系统过于自信带来的结果,与之对应的也是厂商对于智驾能力的夸大宣传。

像公社这样身处于汽车行业之中的媒体,试驾各家辅助驾驶的机会自然比普通消费者更多。

平心而论,目前哪怕是能力最强的辅助驾驶,也无法做到应对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尤其是遇到城市道路,人车混杂、复杂路口、加塞等情况。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即便是有好几年驾龄的同事,每次在测试城市辅助驾驶的时候,体感上都会感觉有些危险,会不由自主的绷紧神经,其实比自己正常开车更累一些,距离解放身心相距甚远。

就连老司机都hold不住的辅助驾驶,一些新手司机却将驾驶权放心交给了机器,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近期愈发频繁的因辅助驾驶使用不当引发的伤亡事故,都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03. OTA,降速!

进入端到端时代之后,智驾系统OTA更新速度明显变快了不少,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比如,小鹏就提出了“每2天一次版本迭代,每2周一次体验升级”的理念。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不过在此次会议之后,工信部明确给出了OTA“降速”的信号。

对于频繁OTA的品牌,要进行重点审查,要经过充分验证之后再上车。

对于紧急情况的OTA升级,应当按照召回处理,按照流程进行报备。

这一点,社长也是比较赞成的。

辅助驾驶作为一项驾驶辅助功能,其用户使用起来是否安全,能力的强弱仅仅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用户需要摸清辅助驾驶的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达到知己知彼的状态。

但频繁OTA带来的弊端,就是用户始终无法摸清辅助驾驶的能力,每次OTA之后都需要花时间去适应。

04. 别拿用户当小白鼠!

众所周知,辅助驾驶能力的更新迭代,数据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车企的仿真数据以外,真实数据又是靠大量的真人跑出来的。

尤其是新功能上市之后,厂商往往会做一些诸如“智驾体验营”之类的用户活动,通过一些奖励来吸引用户帮忙测试,同时收集一些用户反馈。

但以后,这种针对辅助驾驶的大规模用户测试,都需要进行严格管控,需要走报备和审批。

在审批之前,需要车企内部要先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功能是足够安全的。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别拿用户当小白鼠!

05. 划清辅助驾驶功能界限!

这次内部会议中,还对辅助驾驶的各种功能进行了明确。

无论是哪种功能,只要目前还处于L2级辅助驾驶,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驾驶员必须在车内,不允许驾驶员离开。

也就是说,驾驶员离车后自动寻找车位的“代客泊车”功能,让车从车位上自己开出来找人的“一键召唤”,甚至下车后用手机“遥控泊车”等功能,都将被禁用。

即将上市的这类新功能,也将禁止申报

智驾、接管成禁用词?工信部重拳整治智驾乱象,谁遭殃?-有驾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功能都属于“无人驾驶”,应当对应L4级自动驾驶范畴,所以这些功能被禁用也在情理之中。

这就牵扯到L2级辅助驾驶的划分界线问题了。

恰好近期越来越多的品牌,包括广汽、岚图等等都开始宣称,要在年内落地L3级自动驾驶了,而华为和小鹏也对L3处于呼之欲出的状态。

具体关于L3级自动驾驶的内容,受限于今天的篇幅,明天再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06.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想跟大家多说两句。

抛开能力不谈,L2级辅助驾驶区别于L3级以上自动驾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人承担一切事故的责任。

但有一说一,随着车企对于辅助驾驶能力逐步迈向深水区,这种“一刀切”已经有些不适用了——

车企使用可以借L2级为“保护伞”,在事故发生时将自身责任撇的一干二净。这导致在辅助驾驶发展的过程中,车企成了主动的一方,而用户则陷入被动。

论定性,L2出事确实应当是用户的责任,但问题背后的根源却不止是用户。

车企卖车时做出的过度宣传,对用户缺乏功能使用的正向引导,种种因素叠加之下,才导致了用户对辅助驾驶错误的使用,车企也需要承担这部分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主管部门果断出手,要紧急对智能驾驶踩下急刹车的原因,为的是防止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厂商对用户进行的不对等霸凌。

同时,当辅助驾驶的事故率降低之后,新能源汽车保费高的问题,也会有望一定程度上改善。

本质上来说,这属于法律法规先行,倒逼车企进行技术升级的一次行动,是下一阶段L3级自动驾驶普及的开端。

阻止野蛮生长,为的是下一阶段更茁壮的成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