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深圳在深业上城商区启动自主泊车2.0代驾试点,标志着该技术从机场场景拓展至商业区,正式进入“车路云一体化”新阶段。
这一升级不仅优化了市民停车体验,更通过开放生态、标准化工具链等创新模式,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提供了“深圳方案”。
技术升级:从“单兵作战”到“协同调度”
与1.0时代聚焦单车自主泊车功能不同,2.0版本的核心突破在于全局调度能力:
- 车路云一体化:通过深城交搭建的城市级数字孪生平台,将停车场的余位、充电桩状态、室内导航等信息实时同步至云端,实现车辆与道路设施的协同决策。例如,车主在手机端可一键获取“步行距离最短的车位推荐”,并实时查看车辆导航路径,减少绕行时间。
- 智能监测与预警:平台自动识别停车场内的拥堵、事故、违停等异常事件,并推送至管理方,提升运营效率。深业上城试点后,预计车位利用率将显著提升,市民找位时间缩短50%以上。
“深i泊”平台:一站式服务覆盖全场景
作为2.0版本的核心载体,“深i泊”泊车开放服务平台功能全面升级:
1. 精准查询与调度:通过小程序整合周边停车场数据,车主可实时查看空闲车位,系统根据用户需求(如充电桩位置、步行距离)智能推荐最优方案。
2. 无感支付与引导:支持一键跳转缴费系统,完成支付后车辆自动导航至指定位置,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3. 开发者生态开放:发布SDK工具包,允许图商、车企接入高精地图和动态车位数据,支持自动洗车、充电等场景深化应用。
三大突破:从“定制化”到“可复制”
深圳自主泊车2.0的升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商业化闭环:
1. 开放标准:构建标准化设备接口,兼容不同厂商的摄像头、地锁、充电桩,将生态伙伴接入时间压缩至1周内,大幅降低部署成本。
2. 开放服务:采用“基础功能订阅+增值服务分成+数据产品授权”模式,与停车场、车企、车后市场等企业共建商业模式。例如,停车场可基于动态车位数据推出差异化收费服务。
3. 开放生态:通过工具链和开发者社区,吸引第三方开发智能调度算法、无人清扫等衍生服务,形成“停车+生活”生态闭环。
未来计划:从商区到全场景覆盖
深圳计划将2.0方案推广至枢纽、医院、产业园区等场景,并引入自动洗车、充电等功能,打造全智能停车场。例如,2025年内将在深圳第二人民医院试点,解决就医停车难题。同时,深圳将持续完善智能网联安全监测平台,推动自主泊车规模化应用。
总结:深圳自主泊车2.0的落地,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智慧交通生态的重构。通过“车路云”协同与开放模式,深圳正探索一条兼顾效率与安全的智能出行路径,为全国城市交通升级提供可复制的样本。未来,随着更多场景的拓展,“停车难”或将逐步成为历史名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