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面临裁员潮,裁员比例不等,市场竞争加剧

有消息透露,某知名车企副总部计划进行大规模裁员,比例高达30%,同时,众多员工因合同到期而面临解雇。随着2024年的到来,汽车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不仅传统车企深陷困境,新能源车企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销量下滑与利润缩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在汽车行业面临激烈价格战的当下,降本增效已成为车企的迫切需求,而裁员则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据透露,某知名车企副总部计划裁员高达30%,此举无疑将对员工和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随着2024年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加速,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多家车企及零部件企业都纷纷采取了裁员措施来应对行业挑战。合资品牌如上汽通用、日产、本田等在华企业也均计划缩减产能,以应对市场变化。其中,上汽通用已实施减薪和裁员等措施来降低成本,但目前产能利用率仍然较低。最近,武汉工厂再次传出裁员消息,主要针对合同到期不续及自愿离职员工,赔偿方案则根据员工工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本田汽车在中国调整生产线,计划关闭部分生产线,可能引发裁员或员工岗位变动。日产汽车则宣布关闭常州工厂,同样可能涉及裁员。大众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裁员,比例超过18%,预计影响超过5600名员工,主要集中在销售服务、招聘及智能驾驶团队。一汽-大众也计划裁减上千人,主要针对绩效不佳的员工。

新能源车企也未能幸免于裁员潮。特斯拉全球裁员10%,约4万人受到影响,其中中国部门裁员比例更高,部分达到30%,超充团队几乎全裁。特斯拉还计划通过削减德国行政人员来提升2024年的业绩。

理想汽车在5月份也进行了一轮裁员,计划比例虽为18%,但实际裁员人数超过万人。此外,零部件企业也面临着裁员压力,如采埃孚计划在德国裁员1万至4万人,博世拟在2026年前裁员1200人。

全球范围内,法雷奥裁员1150人,大陆集团计划在2025年前裁员7150人,均因市场变化和成本压力。2024年上半年,德国20家年营收千万欧元的汽车零部件商破产,同比猛增60%以上,显示出行业转型期的严峻挑战。

汽车行业正处转型期,市场竞争激烈,裁员现象普遍。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技术发展可能带来新机遇,但车企需应对保持竞争力与避免裁员风险的双重挑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