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九十年代的大街上,有人骑着摩托车轰隆隆经过,那场面绝对比现在开跑车还拉风!你猜那时候一辆摩托车要多少钱?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买辆小汽车的钱,搁当年可能连个摩托车轱辘都买不起。那时候的工资单薄得像张煎饼,可摩托车的标价却厚得像砖头,随便拎出一辆都得掏空普通人十年工资。
就说1995年吧,本田金太子CA250的标价直接飙到四万块。这数字放现在都让人倒吸凉气,更别提当时普通人月薪才几百块。有个老哥回忆,当年他爸咬牙买了辆雅马哈劲豹125,两万四千八的价格,把家里存折掏得只剩个壳儿。但每逢周末,他爸跨上那辆锃亮的摩托车载着全家串门时,邻居家小孩趴在墙头看的眼神,比现在看明星走红毯还羡慕。
“那时候骑摩托的,腰里别的不止是钥匙,更是面子!”
这话一点不夸张。九十年代流行个说法:“大哥大不如摩托车大”。腰里揣着砖头手机的可能是个暴发户,但能骑摩托车的绝对是真大佬。有个段子特别传神:村里唯一一辆铃木AX100是村长的专属座驾,只要听见叮铃铃的排气声,乡亲们就知道是村长来催公粮了。那车声儿跟现在手机铃声似的,一听就知道是谁来了。
要说摩托车的贵,可不光是价格标签吓人。当年买辆车还得过五关斩六将——要指标、要工业券、要排队等货。有位东北老铁说起1993年买重庆建设CY80的经历,眼睛都发亮:“揣着攒了三年的钱去提车,结果店里说要等三个月!急得我天天蹲车行门口,跟等媳妇生孩子似的。”后来车到了,他愣是给排气管系了条红绸子,比娶亲还喜庆。
更绝的是,那时候的摩托车质量硬核到离谱。现在总说“开不坏的丰田”,可九十年代的嘉陵70才是真·神车。有网友爆料,他家那辆1984年的嘉陵70,加了5公斤汽油能跑小五百公里,三十多年过去发动机都没拆过。农村到现在还能见到这些老古董,油门一拧照样突突跑,车座磨破了就垫块蛇皮袋,照样当传家宝使。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车都靠谱。幸福250这车当年号称“卖鱼佬专用座驾”,二冲程发动机突突冒黑烟,冬天启动得靠脚踹,踹急了还容易拉缸。可偏偏这车力气大得能驼起一家四口,老张头说他爹当年就是用这车,前座载老婆、后座捆俩娃,车把手上还挂着菜篮子,愣是把摩托车开出了拖拉机的气势。
现在年轻人总说“四轮载肉体,两轮载灵魂”,可要论灵魂的份量,现在的摩托车还真比不上九十年代那些铁疙瘩。那时候买辆摩托车不光是消费,简直是场家庭投资。98年有对小夫妻,本来打算用买婚房的钱提了辆光阳豪迈125,结果女方爹妈气得半年没跟他们说话。但小两口骑着踏板车满城转悠时,后视镜里照出的都是嘴角咧到耳根的笑——毕竟那个年代,能坐在摩托车后座搂着对象的腰,可比坐在宝马车里哭时髦多了。
再看如今,川崎、哈雷这些进口车动不动十几万,但开上街再也没了当年那种“万人空巷”的震撼。倒不是车不够帅,是那个物资匮乏却充满生命力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现在刷到短视频里有人修复老幸福250,评论区总能看到这样的感慨:“这排气声一响,我童年放学路上啃的冰棍味儿都回来了。”
说到底,九十年代的摩托车早就不只是交通工具。它们是一个个移动的时光胶囊,装着粮票换汽油的烟火气,装着小伙子追姑娘时拧爆油门的莽撞,也装着整个社会从自行车铃铛转向发动机轰鸣的澎湃心跳。当年那些咬牙买下摩托车的人可能没想到,他们拧动的不仅是油门,更是一个时代向前冲的开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