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

SU7 Ultra于前日上市,这款车备受众人期待。其52.99万的售价一经公布,就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轩然大波。雷总此前曾表示,目标是一年售出一万辆,没想到在发布会当晚就达成了这一目标。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差友们有已经下定金的吗?在评论区里唠一唠你选的都是啥配置呗,好让兄弟们长长见识。

有关外观与发布会的内容,我们在先前的推文中已向大家详细介绍过了。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今儿个呀,咱们来谈一谈试驾的感受。

小米对Ultra的定位为“可街可赛”,于是此次我们不但在浙江国际赛车场尽情驰骋了几圈,还把这辆车开到路上,感受了一下该车在街道以及智驾方面的能力。可以讲,在硬核赛道车这一类型当中,SU7 Ultra是我体验过智能化水平最高、舒适性兼顾得最出色的。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好的,那咱们就先从赛道体验开始说起吧。

SU7 Ultra的模式划分得极为细致,包含街道、赛道以及大师增强版等模式。在这些模式之中还存在细分情况,在不同模式下,马力的区分程度非常大,诸位可以查看下方的这张表。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此次试驾的全部车型均配备双腔空气悬架与CDC,小米所宣传的倍适登EVO R绞牙避震属于选装部件。尽管未能体验到,不过脖子哥心里还是蛮高兴的,毕竟使用过绞牙避震的朋友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除非你是极其硬核的玩家再加上拥有铁打的腰,不然基本上是不太可能适应这种避震的。

试驾当日还碰到了极为尴尬的情况,整个星期就这么一个下雨天,被我们给遇上了。赛道的路面十分湿滑,要想把车逼到极限状态是非常困难的。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我们刷圈采用的是拥有816匹马力的耐力赛模式,由于是雨天,不能完全关闭牵引力控制系统(TC),所以系统会依据实时附着力状况,对动力输出进行一定的限制。

或许在试驾之前,我们将期望抬得特别高。然而实际状况是,由于八百来匹的动力限制,再加上雨天这一因素,对于试驾过很多大马力电车的脖子哥来说,并没有体会到想象里那种零百两秒的强烈拉扯感。

不过可别以为800匹就不够用了,这已经比法拉利的V12还要凶猛,并且电机在初始阶段的扭矩到来得十分迅速。

并且今天的赛道处于完全的湿地状况,特别是到了浙赛的下山部分,只要方向稍稍带点角度然后给油,车子马上就会出现甩尾的情况,特别刺激。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在此次试驾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当属这套悬挂了。在我试驾过的其他性能车当中,恐怕难以找到比它乘坐起来更舒适的了。没错,性能车居然也能够谈论舒适性,这一点你能相信吗?

这套空气悬架,处于赛道模式的时候,会由双腔转变为单腔,以此增强支撑性能。不过,在整个试驾期间,车辆带给人的体验是支撑性与舒适度兼备,不像那些采用绞牙避震、鱼眼衬套的性能车那般硬邦邦的,在赛道上颠得人难受极了。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并且可别忘了,它是配备座椅按摩功能的,一边在赛道上跑圈一边进行按摩这种情况我确实从未见过。。。因此在浙赛进行刷圈体验之后就会发现,Ultra并不会让人有十分疲惫的感觉。

毕竟处于雨天的状况,我们想要摸到这套空气悬架的极限是极为困难的。在干燥地面的条件下,它的极限性能究竟如何,就目前而言我们也难以给出确切说法。这样好了,要是点赞量达到一百万的话,我们就购置一台用来为大家做长期测试。

转向是另一个体验较为充分的方面。

在普通版SU7上,不少人都觉得小米的指向性非常灵敏,而到了Ultra版本时,其指向性变得更加精准、更加敏锐。只需轻轻拨弄一点,车身立刻就会作出响应。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然而在这种赛道模式里,转向阻尼实际上并没有提高太多,我个人期望它能够再重一些,这样才更具性能车的特性。并且Ultra的转向回馈尽管比Max要略微明显些,能够向你传达一些路面信息,可是整体上电子感依旧比较浓重,人与车之间的交互感不是很强。

Ultra还有个我特别钟爱的功能,那便是车手生涯。只要有车手在其中上传了数据,我便能于车机内看到自己和他之间,像油门、刹车、时速这类数据的曲线图对比,能够很直观地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所在。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并且当你在刷飞行圈的时候,屏幕以及HUD上,还会呈现出实时的秒差,这特别有F1赛事的那种感觉。开着开着都让我变得有些着迷了,它始终不停地促使着你,让你去挑战这个纪录。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实际上,除了底盘与动力之外,轮胎和制动同样是Ultra的关键所在。然而,特别可惜的是,我们所遇到的这个雨天,其恶劣程度放在F1赛事里基本都足以全场出示红旗了。所以,我们确实没能很好地体验到这套小米定制的五代P0轮胎,以及这套六活塞阿基波罗卡钳和碳陶刹车盘的真正实力。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然而,切实能够察觉到,Ultra的刹车脚感明显更为扎实,在赛道上能给人很强的信心。

在我亲自驾驶过后,教练又采用1346匹的排位赛模式带着我跑了两圈。由于天气原因,教练驾驶得相当保守,不过这两圈还是让我增添了一些更为细致的感受。

马力实在是过于强劲了,在湿地赛道这种路况下,800多匹的马力就能让车甩尾,那1346匹马力的话甩尾肯定会更剧烈。教练在驾驶(刷圈)的时候告诉我,他完全不敢把油门踩到底,不然的话,我们也许眨眼间就会撞到赛道边的墙上了。

还有一种情况,当把整辆车向着更为极限的状态去推进的时候,你能够明显察觉到这是一辆将近2.4吨重的车。特别是在浙赛上山下山的连续弯道处进行变线操作时,这辆Ultra相较于燃油性能车而言,仍然会显得颇为笨重。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至此,对赛道动态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在我看来,SU7 Ultra于赛道上的表现同这一代G底盘的宝马M极为相似,电子感相当浓郁。或许它在沟通感方面并非那么强烈,然而其圈速着实是快得不得了。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赛道的话题讲完之后,想必大家也清楚小米对SU7 Ultra的定位是既能用于街道行驶,又能用于赛事。

那Ultra作为一款街车,在确保驾驶乐趣的同时,能否也照顾到舒适性呢?在城市道路上体验过后,我感觉它确实能够当作通勤车每日驾驶。

当采用街道模式时,刚一驶上道路,便能显著察觉到Ultra的悬挂更为坚硬,就体感而言,大概要比Max硬至少50%。然而,仅仅行驶了几公里之后,我就彻底适应了这种悬挂。它相较于Max的确有着更为明晰的路感,不过对于日常驾车出行而言,这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不过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你采用的是街道的经济模式或者标准模式。要是切换成运动模式的话,悬挂的刚度会即刻提升一个层级,路上的每一颗石子以及每一道接缝,都能让你的屁股清晰地感觉到。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在别的维度方面,不管是刹车、电门亦或是转向,Ultra处于街道模式时整体的街道驾驶体验,跟售价为29.99万的Max大体相同。说不定在你适应了这种悬挂之后,要是把车标摘掉,都未必能分清自己开的是Ultra还是Max呢。

在日常使用时大家极为关注的电耗这一方面,这辆车的电耗肯定比Max要高,毕竟其马力可是不止翻倍了。

以前我长时间开Max的时候,其电耗为每一百千米19.2度。此次开Ultra这辆车,行驶一千多千米的电耗是每一百千米26.2度。就性能车而言,这样的电耗完全不成问题,要知道C63一箱油都未必能开300千米呢。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在NVH方面,此次Ultra针对轮胎与玻璃都实施了噪音优化。在驾驶时能够察觉到其对环境噪音的隔绝效果更佳了,不过有一点颇为奇怪,那就是底盘噪音的处理似乎没有那么理想,路上一些雨水和石子撞击上来的声音仍然相当明显。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最终,我们也对智驾进行了体验。

Ultra在智驾配置方面与Max相同,均为激光雷达加上双OrinX。

去年年末的时候,我们对小米端到端的内测版本有过体验,当时它的表现是相当不错的。这一次我们体验的模式依旧是从车位到车位,这一过程需要穿过车辆繁多的绍兴主城区,并且大雨天气还让智驾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总体而言,与先前的内测版相较,这一正式版的固件在稳定性方面表现更佳,并且对内测版诸多细节体验进行了大量的改进。

首先要提到的是通过闸机的速度,闸机抬杆之后虽然依旧会有片刻停顿,可是与之前的内测版相比,其反应速度显然要快出许多。我们进行的这两次测试,启动时间大致都在1秒上下,基本上达到了让人几乎察觉不到停顿的程度。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在停车场进出之时,也就是泊车区域和行车区域相互转换之际,以前的内测版本会有一个显著的转换动作,你能够察觉到车身会有一下顿挫感,而如今的正式版本已完全无法察觉到转换的过程了。

此外,就纵向加减速的平滑程度而言,正式版如今的提速依旧很快,不过会变得更为柔和,坐在车内时的紧张感较之前减轻了许多。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在整个行程里,我们仅有一次进行接管操作,地点是在一个左转的路口处。当时,我们本应提前驶入左车道的。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SR)里,可以看到小米汽车的路径规划突然变动了一下。当它再作出反应的时候,此处已经是实线区域了。端到端智能驾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小米汽车上也难以避免。小米汽车直接做出了实线变道的操作,于是我们便手动接管了。毕竟,违章这种事情是相当敏感的。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然而,就因为这一次的接管,车辆直行过后得调头,小米向我们展现了一次极为流畅的虚线调头操作。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大体而言,小米的这一套端到端系统在城区当中,就当下来说,其可用度与稳定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现在正式版应该已经全面推送了,各位小米汽车的车主也能够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体验完这台Ultra之后,我觉得它在舒适与智能方面确实做到了两者兼顾,是一款适合日常驾驶的性能车。其售价为52.99万,这个价格能让你拥有赛道级的配置,智驾功能也具备,像座椅按摩、冰箱这类舒适性配置也一应俱全,性价比还是相当高的。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之前雷总还宴请Ultra的小定车主吃饭呢,在发布会上小米组建了Ultra Club,这使得Ultra又增添了社交属性。

雷总定下一万台的目标,这看起来都有点保守了呢。

在介绍完这台车之后呢,我仍然想要跟大家探讨一下Ultra给中国汽车文化带来的影响。

纽北刷圈实际上并非新鲜之举,不过在过去,我们唯有瞧着国外的品牌于各类圈速榜上相互角逐、难分高下。除了汽车爱好者,绝大多数消费者对这件事全然不在意。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在咱们的市场当中,自然是存在先行者的。像领克、影豹RR之类的品牌和车型,实际上始终都在努力向众人表明,驾车也能够成为一种“运动”。

不过我们也得认可,在这些先驱者之后,小米以更浩大的声势,让众人知晓了汽车不但乘坐体验能很好,驾驶体验也能很棒。

SU7 Ultra在各个赛道取得的成绩无疑是最为直观的一种证明。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很少涉足赛道的普通消费者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运动感,其实就是在你握住方向盘的那一刻,能够再一次察觉到自己与这台车产生了呼应。

这是一种十足的驾驶快感,汽车将变成你身体的延展,要是再夸张一点来讲,或许就是“我们心灵相通”。

你的汽车无疑能够成为一种很棒的工具,助力你走向致富之路,又或者载着你前往远方的各个角落。然而,除此之外,它还能够成为你每次下车时,都会忍不住回头看一眼的“亲密伙伴”。

我试驾小米SU7 Ultra,发现它竟妄图重新定义豪车!-有驾

或许在将来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开始关注驾驶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想必也会有更多的汽车企业乐意去制造一款让用户想要亲自驾驶的汽车。

#试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