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在行业论坛上抛出一颗“深水炸弹”,直言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未来三年内“一家都剩不下”,唯一出路是兼并重组。
他指出,这些品牌年销量若冲不到200万辆,注定被市场淘汰。
这番话瞬间点燃舆论,网友热议:“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真的要被判死刑了吗?
”数据显示,2024年蔚小理三家的合计销量仅约50万辆,距离200万目标相差甚远。
而传统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新能源年销量已突破百万,转型速度远超预期。
与此同时,资本对“烧钱讲故事”的新势力逐渐失去耐心,融资难度加大,亏损压力陡增。
朱教授的观点看似尖锐,实则戳中了新势力的两大痛点:研发投入高、规模效应弱。
教授的话虽刺耳,却撕开了行业的遮羞布。
新势力的困境,本质是“烧钱换未来”模式的崩塌。
蔚来一辆车亏10万、小鹏智驾研发砸百亿、理想增程式技术争议不断……这些故事曾让资本疯狂,但如今市场要的是实打实的盈利和市占率。
当传统车企用成熟的供应链和渠道优势“降维打击”,新势力的“科技光环”还能撑多久?
但说蔚小理“必死”未免武断。
他们并非没有底牌:蔚来的换电生态、小鹏的智能驾驶、理想的家用场景,都是传统车企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问题在于,这些优势能否快速转化为销量?
当比亚迪一辆车利润5000元,蔚来却亏着卖车时,投资人的耐心终会耗尽。
朱教授提到的“兼并重组”或许是条生路——抱团取暖、整合资源,才有机会与传统巨头掰手腕。
汽车行业的淘汰赛从未如此残酷。
蔚小理的命运,不仅是三家企业的存亡,更是整个产业转型的缩影。
当资本退潮、技术平权,活下去的一唯一法则就是“用销量说话”。
或许正如网友所说:“不是新势力不够努力,而是对手太强大。
”这场生死战中,你看好谁能逆袭?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点赞转发,一起见证行业巨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