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硬刚“大奔”:中国新势力能否撼动百年豪华的江湖地位?

当售价52.99万的小米SU7 Ultra以1.98秒破百的狂暴性能碾压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当奔驰高管试驾后盛赞其“后排空间令人大开眼界”,这场中国新势力与德系豪门的对决,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参数较量,而是新旧造车逻辑的碰撞、用户价值选择的颠覆。

小米SU7硬刚“大奔”:中国新势力能否撼动百年豪华的江湖地位?-有驾


电动猛兽VS燃油贵族

小米SU7的杀手锏是电动化赋予的“降维打击”。即便是入门版车型,299匹马力、5.2秒破百的数据,足以让搭载2.0T发动机的奔驰E300(258匹/6.3秒)黯然失色。车主实测显示,SU7的加速线性、底盘韧性甚至优于宝马530和奔驰E300,高速变道时“灵活得不像5米长车”。而顶配的SU7 Ultra更以三电机、1548匹马力,将纽北圈速刷至保时捷Taycan Turbo GT的90%,价格却仅为后者四分之一。

反观奔驰,AMG ONE以主动空气动力学和赛道调校稳坐纽北王者,但千万级售价注定小众;而主力车型如E级、GLC,虽凭借燃油机平顺性和品牌溢价守住基本盘,却在加速、能耗成本上被拉开代际差距。



生态碾压与百年底蕴的拉锯战

小米SU7搭载的澎湃智能座舱,将手机、家居、车机无缝联动,语音交互流畅到“乘客求你别再喊小爱同学”。8295芯片、端到端智驾系统,让传统豪车引以为傲的“机械豪华”显得笨重。

奔驰则凭借CLS级等车型的48V轻混、9AT变速箱,在燃油车领域保持技术优势,但车机卡顿、智驾保守已成用户槽点。一位同时拥有E300和SU7的车主直言:“开奔驰像用诺基亚,开小米像用iPhone 15 Pro Max”。



22万 VS 50万的终极选择

小米SU7硬刚“大奔”:中国新势力能否撼动百年豪华的江湖地位?-有驾

小米SU7以22.59万起售价,提供50万级BBA的加速体验,叠加每年5000元保险、30元充电成本的经济性,精准狙击年轻科技粉。而奔驰E级、GLC的用户,更多为“品牌信仰”买单——扎实的底盘调校、皮革缝线工艺、百年品牌溢价,仍是商务场景的硬通货。

但差距正在缩小:SU7的真皮内饰、无框车门、0.195cd超低风阻,设计质感直逼百万豪车;而奔驰也开始降价求生,甚至高管亲自试驾SU7“取经”。



新旧势力的攻守易形?这场对决的本质,是“爆品逻辑”对“品牌霸权”的挑战。小米复制手机打法,用BOM成本定价、规模摊薄利润,以SU7 Ultra切入BBA腹地;奔驰则加速电动化,试图用EQ系列守住阵地。

但用户认知的扭转需要时间:一位SU7车主坦言,“开回老家,亲戚只认奔驰标”,而小米需要十年沉淀才能磨平这份“面子差距”。

当SU7 Ultra 2小时订单破万,当奔驰利润同比下滑30%,这场较量已没有退路。中国新势力用电动化、智能化撕开百年堡垒的裂缝,而传统豪门正以全球化供应链和工艺底蕴反击。 “22万的小米和50万的奔驰,你会怎么选?” #小米su7#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