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禾赛李一帆:国内打基础不挣钱,海外秀肌肉挣钱

上海车展禾赛李一帆:国内打基础不挣钱,海外秀肌肉挣钱

上海车展禾赛李一帆:国内打基础不挣钱,海外秀肌肉挣钱-有驾

“国内拼价格卷到亏钱,海外卖技术赚到盆满钵满”——这就是中国激光雷达行业的现实写照。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在上海车展扔出的这句话,直接把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生存逻辑撕开了一道口子。当国内车企还在为“激光雷达要不要装”“装几个”吵得不可开交时,禾赛已经靠着海外大单实现了技术变现的“三级跳”。

一、国内卷成红海,海外闷声发财

李一帆在技术开放日上算了一笔账:8年时间,禾赛硬生生把激光雷达价格从20万元压到200美元。这背后是中国供应链的极致内卷——“我们就像乒乓球队,陪练都比国外选手强”。但残酷的现实是,国内车企还在生死线上挣扎,激光雷达供应商想靠本土市场盈利?难!

转机出现在去年。奔驰突然找上门,要把禾赛的ETX激光雷达装进全球车型。这单生意有多猛?合作直接排到2030年,覆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全系。“欧洲车企算过账,我们的产品性能吊打同行,价格还便宜30%”,李一帆这话说得直白。

二、技术碾压才是硬道理

上海车展禾赛李一帆:国内打基础不挣钱,海外秀肌肉挣钱-有驾

盯着展台上那台比手机还小的ETX激光雷达,你就明白禾赛的底气从哪来。

  • 藏在挡风玻璃后:32mm的安装高度,400米探测距离,直接把传统“车顶瞭望塔”的设计扔进历史垃圾堆

  • 芯片平台迭代:第四代芯片把点云密度提升3倍,夜间识别行人准确率冲到99.8%

  • 自动化产线火力全开:合肥工厂200万台年产能,相当于全球激光雷达总需求量的1/3

这些数据砸出来,海外车企的采购总监们坐不住了。路透社曝光的内部邮件显示,某德国车企高管直言:“找不到第二个能在性能和成本上双杀禾赛的供应商”

三、两条腿走路的生存法则

“国内练技术,国外赚利润”——禾赛的战术正在成为行业范本。

在国内,他们咬着牙接比亚迪、长安的订单。这些车企要的是“极致性价比”,利润率薄得像刀片。但李一帆看得明白:“没有国内百万台级的量产经验,我们拿什么去和奔驰谈?”

转身杀向海外市场,游戏规则全变了。

上海车展禾赛李一帆:国内打基础不挣钱,海外秀肌肉挣钱-有驾
  1. 价格翻三倍:同款激光雷达出口价能卖到国内2-3倍

  1. 签长约锁利润:5年起跳的合作协议,旱涝保收

  1. 技术壁垒当护城河:28项全球专利把竞争对手挡在门外

这招“内外兼修”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一季度,禾赛海外营收占比从15%飙到40%,预计2026年将彻底反超国内市场。

四、下一个战场藏在机器人里

当所有人盯着车载市场时,禾赛的机器人事业部已经悄悄布下重兵。

  1. 割草机装上激光雷达:和追觅合作的产品能自动识别宠物、花坛

  1. 物流机器人日行千里:九识无人车靠着禾赛雷达,把配送成本砍掉60%

上海车展禾赛李一帆:国内打基础不挣钱,海外秀肌肉挣钱-有驾
  1. 工业场景全面开花:从港口巡检到矿山运输,订单量半年涨了5倍

机器人战略负责人盛袁飞算过账:“到2029年,这个市场的激光雷达需求量可能比车载还大”。对于已经吃透车规级标准的禾赛来说,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五、写在最后:中国制造的突围样本

看着禾赛的逆袭路线,你会发现中国科技企业的生存智慧:

  1. 死磕技术不留退路——用8年时间把激光雷达做成“白菜价”

  1. 拿国内市场当练兵场——卷出来的经验值就是国际谈判筹码

  1. 专挑高利润赛道突围——从奔驰到机器人,刀刀切中价值高地

当某些企业还在抱怨“国内市场太卷”时,禾赛已经证明:卷不是原罪,不会利用“卷”出来的优势才是死穴。这场激光雷达大战给中国制造上了一课——把内卷转化为技术护城河,才是穿越周期的终极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