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最近在美国摊上大事了!不少车主反映,车子开着开着突然自己刹车了,可前面明明啥障碍物都没有。这种“幽灵刹车”现象不仅吓人,还导致多起追尾事故,甚至有人受伤。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经盯上本田,对近30万辆汽车展开调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动刹车系统为啥会“发神经”?其他车企有没有类似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既关乎技术又关乎安全的热点话题。
---
一、开着车突然急刹,车主吓出一身冷汗
“我当时正以6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上行驶,车子突然‘嘎’一声刹停了,差点被后车追尾!”一位美国本田车主在投诉报告中这样描述。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从2019年到2023年生产的本田Insight和Passport车型中,已有超过100位车主投诉AEB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无故启动。NHTSA的报告显示,这些“幽灵刹车”导致至少8人受伤、3起事故,甚至有的车辆因急刹后起火。
本田方面承认收到了412起相关报告,但认为部分车主可能“误解了AEB的功能”。比如,有些车主抱怨刹车太灵敏,遇到路面的影子或反光也会触发系统。然而,NHTSA明确表态:“没有障碍物时刹车,绝对不正常!”更尴尬的是,本田经销商试图复现问题时,却怎么也触发不了刹车,最后只能告诉车主“这是正常操作”。这种解释显然难以服众,调查最终升级为“工程分析”——这是美国监管机构要求车企召回前的最后一步。
---
二、本田不是第一次“翻车”,特斯拉、菲斯克也中招
本田的AEB问题其实早有前科。2022年,NHTSA就调查过170万辆本田汽车,但当时没要求召回。2024年,另一批约300万辆雅阁和CR-V也因同样问题被盯上。不过,本田并不孤单,其他车企的自动刹车系统同样频频“闹鬼”。
今年5月,美国新势力品牌菲斯克的Ocean车型被曝出AEB误触发,8起事故中有人受伤;特斯拉去年底召回了200万辆汽车,原因是系统可能“抽风式刹车”,甚至把天桥的影子当成障碍物;就连传统车企通用和马自达也未能幸免——通用5万多辆皮卡因摄像头误判障碍物而召回,马自达近万辆混动SUV因刹车太敏感被调查。
在中国,理想汽车的L9车主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一位车主称,车子在高速上把广告牌上的货车图片误认为真车,突然急刹导致追尾。理想官方承认是系统误识别,承诺改进软件。这些案例说明,“幽灵刹车”不是某一家的技术漏洞,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
三、自动刹车系统为啥总“抽风”?
AEB的本意是救命。数据显示,它能将追尾事故减少40%,每年挽救数百条生命。但现实是,这套系统还远不够完美。问题到底出在哪?
1. 传感器的“眼神”不好使
AEB系统就像车的“眼睛”和“耳朵”,靠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识别危险。但这些“感官”也有局限性。比如,摄像头容易受强光、阴影干扰;雷达可能把路牌、桥梁误判成障碍物;而号称高精度的4D成像雷达,虽然能探测200米外的车辆,但点云数据太复杂,反而容易“看花眼”。
2. 软件算法还在“学走路”
即便传感器捕捉到数据,系统也得判断是否该刹车。早期的AEB系统依赖简单规则,比如“前方有物体靠近就刹车”。但现在路况复杂多了——突然窜出的电动车、横穿马路的行人、静止的故障车……系统得像人类司机一样学会“灵活应对”。可惜,目前的算法还没那么聪明,遇到特殊情况就可能“死机”或“乱来”。
3. 车企“省钱”埋下隐患
一些车企为了降低成本,给不同配置的车型装上不同供应商的AEB系统。比如,低配车用老款摄像头,高配车用激光雷达。这导致同一款车的刹车表现参差不齐,出了问题也难以统一修复。本田被调查的Insight和Passport车型,就被曝出混用了Mobileye和博世两套方案,稳定性大打折扣。
---
四、未来能解决吗?车企和监管都在行动
面对“幽灵刹车”,车企和监管机构可没闲着。NHTSA计划在2029年强制所有新车配备AEB,并要求系统能在10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有效刹车。中国也在升级测试标准,新增高速公路追尾、路口误触发等场景。
技术层面,特斯拉的“影子模式”值得借鉴。这套系统能悄悄记录司机操作和系统决策的差异,通过海量数据训练算法。华为、小鹏等车企则押注“BEV+Transformer”技术,用鸟瞰视角和更强大的算力提升识别精度。何小鹏甚至放话:“AEB的误触发率得降到几十亿分之一才算合格!”
当然,消费者也不用过度恐慌。AEB仍是目前最有效的安全技术之一,只是需要时间迭代。就像手机早期的指纹识别会误触,现在的面部解锁已经流畅多了。开车时保持专注,把AEB当作“备用保险”,才是稳妥的选择。
---
“幽灵刹车”暴露了智能驾驶技术的稚嫩,但也倒逼行业加速进步。本田的调查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车企在安全与创新的平衡中接受考验。作为车主,我们既要期待技术升级,也要牢记:再聪明的系统,也替代不了手握方向盘的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