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这戏码,每年都跟神仙打架似的,各路车厂铆足了劲儿,恨不得把看家绝活儿全抖搂出来。瞧瞧,2025年的大展还没开锣,各种“路透社”消息就满天乱飞了。就拿这几款热门座驾来说,什么空悬啦,智驾啦,听着就让人抓耳挠腮。可咱也不能光听喇叭,得寻思寻思,这些个“黑科技”,真能挠到咱的痒处吗?还是纯粹是厂商们为了内卷,硬着头皮上的花拳绣腿?
先扯扯上汽奥迪那款AUDI E。七百公里续航,乍一听挺唬人,可掰着指头算算,现在电车的里程焦虑缓解了吗?好像还差点儿意思。尤其是赶上三九天,或者跑个长途拉练,这续航直接给你打个对折,心里还是发毛。更别提,你得先扒拉到充电桩,还得烧高香保佑这桩子没撂挑子,没被人霸占。所以啊,续航再长,也就是账面上的好看,真能釜底抽薪的,还得是充电桩铺设到位。
至于这空悬和后轮转向,听着云里雾里,说白了,还不是为了拔高操控性和舒适性?可话说回来,有多少人真能把车开出赛道的感觉?又有多少人能品出空气悬挂那点儿细微的差别?估摸着对大伙儿来说,就是盘了辆更贵的车,然后添了几个一年用不上几回的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为了那点“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心理按摩。
再瞅瞅吉利银河星耀8 EM-i,主打一个省油。百公里油耗3.36升,这数字确实挺撩人。可咱也得掂量掂量,这是在CLTC工况下测的,真刀真枪上路,路况、脚法都会左右油耗。再说了,插混车型省油的大前提是你能勤充电,老当油车开,还不如直接整一辆纯燃油的。所以,这“省油”二字背后,藏着对车主使用习惯的微妙要求。
这个Flyme Auto座舱,一听就科技感爆棚,可智能座舱这玩意儿,各家都在捯饬,同质化严重得一批。无非就是语音操控、导航、娱乐这些老生常谈的功能。而且,现在不少车机系统都存在反应迟钝、操作繁琐的毛病,用起来反而不如手机顺手。所以啊,智能座舱的关键不是功能多到眼花缭乱,而是用起来趁手、稳当。
阿维塔06,华为智驾加持,一听就牛气冲天。可自动驾驶这玩意儿,眼下还在爬坡阶段,L2级别的自动驾驶,说白了就是个辅助驾驶,该你亲自上阵的时候还得你亲自上阵。而且,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也一直是个烫手山芋,万一出了岔子,这责任该怎么划拉?这些个疙瘩还没解开呢。
搭载鸿蒙座舱,听着挺赶时髦,可扒了皮看,也就是个车机系统。现在车企都爱标榜“生态”,想把用户牢牢拴在自家的盘子里。可对用户来说,顶要紧的是舒坦、好使。要是车机系统硬逼着你用某个牌子的APP,或者不让你装别的APP,那只能适得其反。
当我们一根筋地把原因归结为技术突飞猛进时,是不是忽略了市场营销那只看不见的手?这些车厂费尽心思地鼓吹新车的“黑科技”,一方面是为了博人眼球,抬高身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刺激大伙儿的消费欲。可咱老百姓在掏腰包的时候,可得把眼睛擦亮了,别被厂家的宣传给忽悠瘸了。得好好想想,这些功能是不是真用得上,是不是真能戳中自己的痛点。
单看这价格,就足以说明事情不简单。这些个“高科技”座驾,身价往往水涨船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要勒紧裤腰带才能拿下。而且,这些“高科技”配置的养护成本也高得吓人,万一磕着碰着了,这维修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与大众的认知相悖,买车不是买配置的堆砌,而是买一种生活方式。咱们真正需要的,是一辆皮实耐用、安全可靠、坐着舒坦的车,而不是一堆看着眼花缭乱,用起来华而不实的“黑科技”。
所以啊,上海车展上的这些新车,过过眼瘾就得了,别太往心里去。买车还得瞅准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兜里的银子,别一味追求“高科技”。归根结底,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撑场面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