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探讨了海外项目投标阶段的备品备件问题后,我回想起曾经从老师傅那里学到的宝贵经验,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各位提供一些参考,避免潜在的误区。
备品备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随机备品备件、强制性备品备件和推荐性备品备件。其中,随机备品备件更偏向于客观需求,而后两者则更多体现了主观决策。
随机备品备件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我查阅了大量中资供应商的资料和翻译软件,发现大多数都将随机备品备件译为“random spare parts”或更高级的“stochastic spare parts”。但这种直译的方式往往让外国同行一头雾水。原因在于,我们在工程领域的术语既追求精确,又讲究文法,但往往忽略了与文科生的沟通。实际上,“随机”在这里并非数学意义上的随机,而是指“跟机”,即与设备一同提供的备品备件。老师傅教导我,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commissioning spare parts”,这指的是设备在调试运行阶段所需的备品备件。这类备品备件在设备调试和使用中不可或缺,但其寿命可能并不与设备的调试期或质保期相同,因此供应商需考虑提供足够的备品备件以确保设备的顺利交付。这也体现了厂家对设备技术、制造、成本及运行的综合把控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投标时,随机备品备件的成本应计入设备单价中,而不应单独计列费用,因为这会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强制性备品备件(mandatory spare parts)则相对容易理解。这是根据雇主的运营经验或实际需求,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的备品备件。这类备品备件的价格应在设备本体之外单独计列,从而影响合同的总报价。
推荐性备品备件(recommended spare parts)则是供应商根据自身对产品和运营的理解,在满足随机备品备件需求的基础上,额外推荐的备品备件,旨在减少业主日后采购的麻烦。这类备品备件的价格通常计入总价,但具体项次可以与雇主商定,从而影响设备本体外的合同报价。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这三种备品备件的区别,我们可以借用手机的耳机作为类比。虽然这种比喻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思考的角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