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领先:供应链降维策略的成功

在许多外国博主眼中,俄罗斯的街道上现在几乎都被中国车占据了,越来越普遍的一个景象。

80万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领先:供应链降维策略的成功-有驾

据报道,在俄罗斯一个之前较不受关注的偏远边境小镇,由于成为了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通道,过去一年内变得异常繁忙。这个口岸在一个月内的中国车出口量甚至超过了前20年的总和。

80万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领先:供应链降维策略的成功-有驾

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引述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的话,他指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俄罗斯市场的扩大。2023年,俄罗斯市场的中国车出口量接近80万辆。

俄罗斯的媒体表态称:“中国的汽车企业将不让西方品牌有机会重新进入俄罗斯市场。”

80万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领先:供应链降维策略的成功-有驾

为何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如此成功?

长期以来,俄罗斯汽车市场主要由日本、韩国和德国品牌占据,而俄罗斯的本土品牌拉达则艰难地支撑着国内市场。2021年俄罗斯销量前十的品牌中,拉达排名第一,销量超35万,其后是韩国的起亚和现代,其他七个名额则被德系和日系品牌占据,例如丰田、大众、雷诺、日产、斯柯达和宝马等。

然而,2022年因地缘政治冲突,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进行制裁,限制其能源出口,欧美及日韩的汽车品牌纷纷撤出俄市场。

俄罗斯汽车行业因此遭受重创:供应链断裂,工厂停产,2022年5月新车销量同比下降高达83.5%。当月,法国的雷诺集团急忙退出,日产以一欧元的价格出售其股份给莫斯科政府。

当市场出现空白时,中国品牌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缺。到2022年11月,中国品牌的俄罗斯市场销量达到16,138辆,长城哈弗、奇瑞、吉利等品牌广受欢迎,市场占有率从9.6%激增至33.4%,创下历史新高。

俄罗斯市场原有的60个品牌已缩减至14个,除了俄罗斯的民族品牌拉达、嘎斯(GAZ)和瓦滋(UAZ)外,其余11个均为中国品牌。

80万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领先:供应链降维策略的成功-有驾

与此同时,韩国、日本和欧洲的品牌份额均已降至大约4%,美国品牌则仅占1%。

俄罗斯虽然在军事工业方面颇具实力,但汽车工业却相对薄弱。

俄罗斯汽车工业的一个主要弱点在于供应链的不完整。俄罗斯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高度依赖外部市场,本土产量仅占大约35%。

这一问题源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工业体系。尽管苏联在50至70年代的工业体系较为强大,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已显落后,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尽管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工业遗产,但未能发展出完整的供应链。

这导致俄罗斯在与西方关系紧张的同时,仍然高度依赖西方产品——近70%的汽车零部件需依赖进口。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包括博世在内的欧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断了对俄的供应,汽车生产线也被迁出俄罗斯,导致俄罗斯汽车工业面临零部件短缺的困境。这使得许多主机厂面临零部件短缺,无法正常生产。

俄罗斯甚至一度允许销售无安全气囊、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汽车。中国汽车之所以在俄罗斯市场迅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上汽车短缺,另一方面是俄罗斯汽车工厂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2021年,韩国现代汽车在莫斯科出租车市场占据首位,而中国品牌几乎没有市场份额。仅仅两年后的2023年,奇瑞、吉利、哈弗、江淮等中国品牌已跻身前十,其中奇瑞取代起亚成为莫斯科出租车市场的第一大外国品牌。

韩国媒体对此表达了痛心疾呼:“现代汽车收拾行李,俄罗斯市场让给中国。”

80万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领先:供应链降维策略的成功-有驾

俄罗斯还通过修改政策,允许“平行进口”以应对“不友好国家”的制裁。俄罗斯媒体数据显示,2023年通过“平行进口”的商品占俄进口总额的12%到15%。

一些未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车型,如极氪001和理想,通过平行进口在俄罗斯市场大受欢迎。到2023年12月,仅通过平行进口,理想汽车就进入了俄罗斯销量前十。这些平行进口车即使没有俄罗斯版的车机系统,也由平行进口商提供售后服务,尽管售价较高。

过去,俄罗斯和中国都试图通过引入外资汽车来推动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但俄罗斯选择了完全由外资控制的模式,没有通过进口关税来保护本土品牌,导致市场份额的丧失,并未带来技术进步。

相反,中国采取了合资模式,利用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促进国产品牌的发展,并成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这使得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整车制造都依赖于中国的汽车工业。中国的汽车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各种汽车品牌,给予国产汽车品牌成长的空间,而不会被外资品牌完全挤压。

俄罗斯依赖外资的发展模式未能解决其供应链的问题。

这种依赖外部的模式导致了受限于西方的困境,我们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比如,一台价值3000万的盾构机,我们不得不以十倍以上的价格进口,但由于技术缺乏,只能默默承受这种无奈。在芯片产业,例如高端光刻机仍然受制于荷兰的ASML。

从这些经验中学到的教训是,在汽车市场,中国车企开始意识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重要性,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从电池技术到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系统和零部件的集成化程度不断提升,走向模块化和平台化,发展好自己的供应链是“最安全的堡垒”。

在俄罗斯市场的成功背后

80万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领先:供应链降维策略的成功-有驾

总体来说,俄罗斯在西方供应链中断后,对中国汽车的依赖增加,中国汽车在俄市场的热销也得益于中俄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双边贸易关系的加强。

据悉,现在俄罗斯的交警都在统一学习中国汽车的外观和特征。随着中国汽车逐渐占据了俄罗斯近半的市场份额,识别中国品牌成为了交警的必修课。

这表明,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巨大成功,实际上是一种供应链的“降维补充”——因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产业能力。

在西方制裁和封锁的背景下,俄罗斯市场遭遇了空前的挑战,而成熟的中国汽车供应链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中国企业因此在俄市场站稳了脚跟。

中国汽车在俄市场的增长只是其出口量剧增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76.9%,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随着国内高端制造业的持续进步,中国汽车的出口量预计将进一步增长。根据俄罗斯Autostat的预测,到2024年,将有30至45款中国品牌新车型在俄市场上市,预计销量将达到120万辆,占据当地80%的市场份额。

但俄罗斯市场的特殊性意味着,中国品牌在俄的成功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成功。在俄罗斯,中国汽车主要集中在出租车和租车等商用领域,且以燃油车为主。

从俄市场的情况看,未来通过“平行进口”的方式进入俄市场的空间可能会逐渐减小,俄罗斯海关已开始打击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等地的低报价进口车辆的非法贸易活动。

此外,西方车企可能重新进入俄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此前,像日产、雷诺这样的车企在将其在俄运营多年的工厂以“1元转让”的同时,也设定了未来一定期限内的回购条款。俄罗斯油价低廉,油车依然是主流。一旦海外油车巨头重新进入市场,中国车企能否保持其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还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发展海外市场需要同时关注油车和新能源车。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油车,而应该弥补技术和品牌的短板,借助在俄站稳脚跟的经验,将自己的供应链能力复制并打入更多海外市场,与丰田、日产、大众及BBA等竞争,对中国新能源车企而言,仍然是一条长远的道路。#深度好文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