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豪车市场迎来了一次“地震”——奥迪的年销量被特斯拉首次超越。作为传统豪华品牌“BBA”中的一员,奥迪的全球销量暴跌11.8%,而特斯拉虽然增速放缓,仍以近180万辆的成绩拿下了这场竞赛的“入场券”。这场反转背后,奥迪的电动车业务成了最显眼的“软肋”。
电车卖不动,老厂也保不住
奥迪的“电车之痛”从一座工厂的关闭就能看出端倪。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有着70年历史的工厂曾是奥迪电动化的“起点”,但在2024年2月正式关停。这座工厂过去生产过奥迪首款纯电SUV e-tron(后改名为Q8 e-tron),但这款车2023年全球销量仅4.9万辆,2024年又暴跌27%。更尴尬的是,工厂年产能高达12万辆,但实际利用率长期不足一半。工厂关了,3000多个岗位也没了,奥迪只能把后续车型的生产搬到墨西哥,试图用更低成本挽救销量。
如果说Q8 e-tron是“旧时代的残党”,那奥迪的新能源转型似乎也没找到方向。2024年,奥迪全球纯电车型销量同比下滑8%,仅有16.4万辆,占总销量的不到10%。而在德国本土,由于政府取消电动车补贴,奥迪电车销量更是暴跌33%。相比之下,特斯拉虽然增速放缓,但Model Y等车型依然稳居全球电动车销量榜首。
中国战场:降价换销量,电车依旧“水土不服”
中国市场是奥迪的“命脉”,但这里也成了最激烈的战场。2024年,奥迪在华销量下滑10.9%,其中燃油车占比超过八成。为了保住份额,奥迪不得不“以价换量”——奥迪A4L终端售价一度跌破18万元,比国产新势力极氪007还便宜,蔚来ET5更是比它贵出10万元。即便如此,奥迪新能源车型依旧卖不动:销量最好的Q4 e-tron全年仅卖出1.58万辆,同比下降超三成,甚至不如比亚迪单月销量。
更扎心的是,中国消费者对奥迪电车的认知度并不高。一位车主在社交媒体吐槽:“奥迪的电车总感觉像‘油改电’,价格不低,续航也没优势。”反观蔚来、理想等本土品牌,凭借智能化服务和精准定位,已经抢走了大量高端市场份额。
裁员、关厂、押注中国:奥迪的“自救三板斧”
面对利润腰斩和销量下滑,奥迪开始“断臂求生”。2025年3月,奥迪宣布全球裁员7500人,相当于总员工数的9%,同时取消高管福利、缩减管理层级。这已经不是奥迪第一次裁员——自2019年以来,奥迪已累计削减了近万个岗位。
但光省钱不够,奥迪把“翻身”的希望押在了中国。2025年,奥迪计划在中国推出史上最大规模的新车攻势:5款全新车型中3款是纯电产品,与华为合作的智驾系统也将上车。此外,奥迪还联合上汽集团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纯电品牌AUDI,首款车计划在2025年量产。长春的PPE工厂已投产Q6L e-tron,奥迪高管喊话:“我们要用中国速度反击。”
结语:大象转身,能否赶上新能源末班车?
奥迪的困境,是传统车企转型的缩影——燃油车“基本盘”在萎缩,电车又难以打开局面。特斯拉的超越,更像是一记警钟:电动化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对市场反应速度和用户需求的把握。奥迪的裁员、降价和押注中国,或许能暂时止血,但想要真正翻身,还得看它的新车能否撕掉“油改电”标签,讲出一个让消费者买单的新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