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比亚迪的混动,仅2-3年就把丰田打败了?工程师说出大实话

在当下这一年,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堪称在行业内一骑绝尘。

丰田与本田遭受冲击,局面难堪;就连奇瑞和长安,也在其强大攻势下阵脚大乱。

基于此,奇瑞和长安纷纷选择避其锐气,转而投身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

而丰田和本田呢,则秉持着“既然无法战胜那就加入”的策略,果断舍弃钻研了二十余载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即刻着手研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

这着实令人费解,比亚迪开展插混技术研究不过短短数年,究竟凭借什么能一举超越丰田历经二十多年的成果呢?

实际上,要想弄清楚其中缘由,关键在于深入探究丰田混动技术的设计初衷。

为何比亚迪的混动,仅2-3年就把丰田打败了?工程师说出大实话-有驾

丰田混动的设计初衷

一说起丰田,许多人都将其视为技术领域的佼佼者,然而在早期,丰田也曾是模仿借鉴的典型。

自20世纪60年代开启海外市场征程以来,丰田汽车始终以价格亲民、质量可靠作为主要卖点。

处在这样的定位,只能徘徊于汽车市场的低端层次。

不过,运气突如其来,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具备省油特性的汽车瞬间成为市场宠儿。

彼时,丰田迅速抓住这一契机,推出了中型车凯美瑞。

这款车不仅销量大幅攀升,品牌档次也得以显著提升。

这次成功让丰田坚定地踏上了“省油”这条发展道路,并且有了充裕资金投入技术研发。

为何比亚迪的混动,仅2-3年就把丰田打败了?工程师说出大实话-有驾

于是,在1997年,丰田普锐斯(Prius)惊艳亮相,彻底改写了汽车发展历史。

这款车的设计极为精妙,在传统内燃机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台小型电机以及一块小型电池。

别看它们体积不大,搭配上动能回收系统后,车辆油耗大幅降低。

在燃油车盛行的那个时代,普锐斯几乎没有对手,在全球范围内畅销,累计销量高达2000万辆。

当然,肯定有人会疑惑,既然油电混合动力如此受欢迎,其他汽车企业为何不跟进呢?

事实上,并非其他车企不想涉足,也不是技术层面存在难题,而是被丰田构建的“专利壁垒”挡住了前行的脚步。

正因如此,丰田的混动技术得以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尽享油价上涨带来的丰厚红利。

但与此同时,这也为丰田后续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接下来看看比亚迪开展插混技术研究的缘由,便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为何比亚迪的混动,仅2-3年就把丰田打败了?工程师说出大实话-有驾

比亚迪为什么要搞插混?

简单来讲,比亚迪投身插混领域是被丰田“逼”出来的。

毕竟,丰田的油电混合动力设计,不仅实现了高效省油,还将成本控制到了极致。

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种设计的强大之处。

只要想想比亚迪自家的秦L就能明白——仅仅9.98万的售价,在同级别车型中几乎没有敌手。

所以,如果其他车企非要避开丰田的专利,重新开辟一条技术路线,理论上并非不可行。

例如,本田研发过i - mmd系统,日产也推出过e - Power系统。

然而,当这些车型定价公布后,会发现价格高得离谱,根本无法与丰田竞争。

因此,比亚迪想要涉足混合动力领域困难重重,无奈之下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

为何比亚迪的混动,仅2-3年就把丰田打败了?工程师说出大实话-有驾

说到这里,还有个有趣的点,其实比亚迪开展插混技术研究已有二十多年,并非仅仅几年时间。

早在2008年,其首款量产插混车型F3DM就已问世。

不仅如此,如今的DM - i技术已经迅速迭代至第五代——就这份努力程度,远远超过丰田。

虽说丰田宣称在混动技术研发上投入了二十多年时间,但目前其最新的THS技术同样才更新到第五代。

从这样的研发效率来看,与其说丰田钻研了二十多年,倒不如说在这二十多年里缺乏进取。

这就如同龟兔赛跑的故事,丰田被超越也就不足为奇了。

讲到这里,比亚迪能够战胜丰田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

为何比亚迪的混动,仅2-3年就把丰田打败了?工程师说出大实话-有驾

比亚迪为啥能击败丰田?

直白地说,比亚迪采取的策略是沿着丰田曾经成功的路径前行,却让丰田失去了继续发展的空间。

换句话说,丰田当年凭借什么实现崛起,比亚迪如今就依靠类似的因素实现反超。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点,新能源发展的时机已然成熟。

很多人至今仍对比新能源的未来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对此我都觉得无需过多辩驳。

仅一个数据便能让众多质疑者哑口无言——我国每年约有500亿度的废弃发电量,而每年石油进口量大约为5.5亿吨。

这意味着,有大量的电力资源闲置,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种情况下,若还花费大量资金使用汽油,显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够仅依靠电力行驶,这一特性就决定了它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为何比亚迪的混动,仅2-3年就把丰田打败了?工程师说出大实话-有驾

第二点,比亚迪的汽车价格更具竞争力。

比亚迪的插混车型,不仅战胜了丰田的混动产品,还在与奇瑞、长安等品牌插混车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归根结底,价格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9.98万的秦L一经推出,就连广汽、上汽等车企都感到压力巨大,开始抱怨连连。

但在早些年,丰田卡罗拉双擎刚上市时,售价竟高达21.48万,销量不佳也在情理之中。

依此类推,丰田后续转型研发插混车型,前景也不容乐观。

毕竟,目前成本控制最出色的插混专利掌握在比亚迪手中。

即便再过三到四年,丰田成功研发出插混技术,其产品价格大概率也会偏高,难以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为何比亚迪的混动,仅2-3年就把丰田打败了?工程师说出大实话-有驾

总之,丰田的混动技术长期以来被过度高估,而比亚迪的插混技术却遭到不合理的低估。

并且,比亚迪投身插混技术研究的时间并不短,已有二十多年,而且研发进度十分迅速。

所以,实际情况是——比亚迪的第五代DM - i插混技术与丰田的第五代THS油混技术展开竞争。

鉴于插混技术代表着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且比亚迪能够将产品价格控制得更低,其获胜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