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本田缤智,如今销量跌到个位数,这事儿简直让人嗟叹。想当年,那可是炙手可热的狠,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现在嘛?这是要偃旗息鼓的节奏?
你说它品质拉胯?倒也未必。日系车省油扛造这口碑,那可是经年累月才攒下来的。就像里说的那个广西老乡,跑物流园,图的就是个结实耐用。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图”字上。
现在大伙儿都稀罕啥?性价比呗!瞅瞅,同样的九万块预算,丰田锋兰达直接安排上2.0L的排量,还打折三四万。缤智呢?1.5L,优惠两三万。空间还没人家宽绰。这笔账谁不会盘算?
更让人泄气的是二手车市。一辆2017年的缤智,开了八年,十万公里不到,还要五万块!只比新车便宜四万。燃油车不值钱?不存在的。但这“值钱”的背后,是更尴尬的真相:手握同样的银子,能挑的更多了。
当然,还是有人愿意接盘。就像那个广西老乡,手头拮据,路况又磕碜,只想找个便宜的二手车代步。可验车的结果呢?外头修修补补,里头改头换面,里程表也动过手脚,发动机还漏油,转向机也闹脾气……
虽说没啥伤筋动骨的大毛病,但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一箩筐,修起来又是一笔糊涂账。老乡心里直犯嘀咕:这车弄回去,是省钱呢,还是添堵呢?
这事儿也颇有玩味。一方面,日系车“省油耐造”这块金字招牌深入人心,尤其在两广一带,更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大伙儿对“省油耐造”的理解也在迭代更新。以前是“开不坏”,现在是“开着舒坦,修着省心”。
缤智的困境,或许就在于它只满足了“耐用”,而冷落了“舒坦”和“省心”。
瞧瞧现在的车市,卷得那叫一个天翻地覆。自主品牌异军突起,配置拉满,价格探底,直接把合资车锤得鼻青脸肿。合资品牌呢?也开始放低身段,挥泪大甩卖。你不降价,消费者就另觅新欢呗。
就像里提到的逍客,同样是东瀛出品的SUV,性价比就比缤智略胜一筹。都是2.0的排量,价格也更接地气。
因此,缤智的销量滑坡,不仅仅是因为价格高企,更是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大潮了。往昔是“物以稀为贵”,如今是“选择太多,挑花了眼”。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锅甩给“消费者喜新厌旧”时,是否忽略了车企自身的裹足不前?
本田吃老本吃得太久了,不肯放下身段,总想着靠着“情怀”收割一波。可市场是铁面无私的,情怀不能当饭吃啊。
仅凭这一个数字,就能窥见问题的严峻性:从月销一万八到月销三位数,跌落的速度,比自由落体还快。
当然,这也不是说缤智彻底凉透了。要是它能幡然醒悟,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或许还能苟延残喘一下。
与其说是消费者把缤智扫地出门,不如说是缤智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这事儿,也给其他品牌敲响了警钟:时过境迁了,一成不变,就等着被时代的车轮碾碎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