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降价15万,消费者为何选择本田皓影而非途观L?

话说现在这车市,简直是厮杀成一片红海了。前阵子跟一发小侃大山,他寻摸着换辆SUV,本来盘算着踮踮脚尖儿够个途观L,结果转悠了一圈,愣是被另一款车给勾走了魂儿——本田皓影。配置单子一铺开,嚯,1.5T+CVT,百公里油耗5.8升,空间家当也够使,要紧的是那价儿,直接砍到15万出头,比途观L愣是矮了好几截。这下,发小犯了嘀咕,明明是二十好几万的底子,现在卖十五万多?这便宜不占岂不成了棒槌?

这桩事儿背后,可耐人寻味得很。一方面,咱老百姓当然喜闻乐见,谁不想掱着更少的银子,淘换到更扎实的主儿?但另一方面,这种“身价倒挂”的戏码,也映衬出车市搏杀的惨烈,以及一些潜藏的梗节。

合资车降价15万,消费者为何选择本田皓影而非途观L?-有驾

先摆摆咱消费者的道道。早些年置办合资车,图的就是个牌面、一个放心,觉着开出去倍儿有范儿。可今时不同往日,自主品牌异军突起,配置管够、模样俊俏、价钱还亲民,直接把合资车逼到了墙角根儿。就拿这回说的皓影来说,外壳内里设计,的确拿得出手,肚量也够大,动力油水也说得过去,再搭上本田这块金字招牌,15万多,确实诱人。消费者用脚投票,挑更合算的主儿,这本就无可厚非。

合资车降价15万,消费者为何选择本田皓影而非途观L?-有驾

可车企的难处呢?一款车,从立项、打磨到下线、叫卖,成本是明摆着的。如果真像吹的“25万级实力”,那15万多的身价,岂不是赔本赚吆喝?当然,这里头肯定有吆喝的成分,但价格战打到这步田地,也说明合资牌子确实感到了芒刺在背。

合资车降价15万,消费者为何选择本田皓影而非途观L?-有驾

这股压力从哪儿来?除了自主品牌的攻城略地,还有大环境的演变。新能源汽车一路高歌猛进,让燃油车市场进一步紧缩。消费者对汽车的念想也更加多元,不再死磕牌子,而是更看重皮实耐用、智能便捷和个性腔调。合资牌子如果还是抱着老黄历,不求变通,那迟早会被市场扫地出门。

合资车降价15万,消费者为何选择本田皓影而非途观L?-有驾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好事啊,消费者得利,车企汰旧换新,市场更加康健。这话不假,但也要瞅见,这种“价格绞杀”式的玩法,可能会惹出一些糟心的事儿。比方说,车企为了降下身段,可能会在你看不见的地儿偷梁换柱,影响车辆的周全性和靠谱程度。再比方说,经销商为了冲业绩,可能会使出一些不规矩的招数,折损消费者的利益。

合资车降价15万,消费者为何选择本田皓影而非途观L?-有驾

所以,消费者在乐呵享受低价的同时,也要擦亮金睛火眼,理智抉择。别光盯着价码,还要顾及车辆的品性、售后伺候和坊间风评。车企也要调转船头,别老想着削价,而是要通过技术革新、提升服务段位来赢得市场。

合资车降价15万,消费者为何选择本田皓影而非途观L?-有驾

归根结底,车市这场“内卷”,终究受益的还是老百姓。但怎样让这场角逐更加良性、可持续,需要各方戮力同心。就像我那发小,最终还是入了皓影的坑,但他也在心里犯嘀咕,但愿这车别出啥岔子,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说法,多少还是有点道理的。但愿,这只是一个庸人自扰的小插曲。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