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坠崖!一家四口用生命验证了安全保障,如今再提一辆SU7Max
老司机们,今天咱们聊点硬核的!小米SU7又上热搜了,但这次不是因为“车界网红”的光环,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坠崖事故。
更让人意外的是,车主“森山”一家四口奇迹生还后,转头又提了一辆SU7 Max!这操作,“真香”还是“上头”?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
🛡️ 生死考验:30米悬崖滚落,乘员舱竟毫发无损?
去年12月,河南巩义浮戏山景区,一辆SU7 Pro在急转弯失控后冲下30米陡崖。
现场照片触目惊心:车顶塌陷、防撞梁外露,但乘员舱框架完整,主驾驶门正常开启。
一家四口仅轻微擦伤,老人轻微骨折。
这车,还是有点东西!专业报告显示:
- 三次紧急断电保护:电池包刮擦但未热失控,“不起火、不爆炸”的底线守住了。
- 安全带预紧装置0.3秒内五次锁止:把人牢牢按在座椅上,减少二次撞击。
- 碰撞后0.5秒全车解锁:逃生通道秒开,这才是真正的“救命设计”!
车主森山直言:“是SU7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事故后,他不仅参观了小米工厂,还自费把报废车运回当“安全教育展品”。
这波操作,“顶呱呱”!
⚡ 再提SU7 Max:是信任还是“头铁”?网友炸锅了!
4月13日,森山高调提车SU7 Max霞光紫,身后还摆着那辆事故残骸。
网友分成两派:
- 支持派:“用生命验证过的车,下手就对了!”
- 质疑派:“坠崖缓冲地形立功,高速爆燃事故(3死)咋解释?”
老司机们,咱得理性看数据!
SU7 Max比Pro版多了激光雷达+双Orin-X芯片,障碍物识别距离从120米提到240米,毫米波雷达数量翻倍。
“智驾系统预判能力提升30%”,这钱花得值不值?
雷军转发视频配文:“用生命验证安全,用信任重启征程。
” 但3月底安徽高速事故(NOA状态下撞护栏起火致3死)的阴霾还在。
纯视觉方案VS激光雷达,“人机共驾”的锅该谁背?
🔋 新能源安全痛点:电池、智驾,小米能否“支棱起来”?
两起事故暴露出行业通病:
1. 电池安全:新国标GB 38031-2025要求“不起火、不爆炸”,但碰撞后起火仍是痛点。
2. 智驾责任划分:NOA报警到碰撞仅2秒,“人机共驾”模式是不是伪命题?
小米的应对:
- “极致安全包”选装率从23%飙到68%(含钛合金车门铰链、双回路制动)。
- 技术团队联合第三方公开数据,“危机变科普”的公关值得点赞。
但遇难者家属的质疑没停:“车门是否锁死?AEB触发没?” 小米回应仍在调查。
🚗 结语:你会为“生命验证”过的车买单吗?
SU7用一场坠崖证明了乘员保护的硬实力,但高速爆燃事故又让电池和智驾挨了闷棍。
老司机们,“信任”和“风险”的天平怎么摆?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评论区聊聊!
祝大家事事顺心,买车如买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