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春山副总裁在芜湖的混动之夜发布会上说出“48%热效率”时,台下工程师们集体起立鼓掌。
这个数字背后,是奇瑞研发团队用20年时间完成的超车——丰田引以为傲的混动系统热效率仅41%。
如今,中国车企第一次在内燃机效率上实现了全球领跑。
这台代号“天擎”的混动专用发动机,藏着三个颠覆性技术密码。
26:1的膨胀比设计让燃油利用率提升到新维度,相当于普通发动机2.6倍的做功效率。
全域λ=1空燃比控制技术,既避开了稀薄燃烧的排放陷阱,又省去了复杂后处理系统的累赘。
更狠的是35%的EGR废气再循环率,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同时还能回收热能。
配合600Bar缸内直喷与水冷式中冷器,整套系统在德国不限速高速实测中交出180km/h馈电不衰减的成绩单。
奇瑞工程师透露,他们在台架测试时甚至故意制造发动机进水故障,结果智能控制系统在2ms内完成高压断电。
开源计划才是这场技术革命的真正爆点。
当其他车企把混动技术当作商业机密时,奇瑞将核心专利和接口协议向全球开放。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的专家评价,这相当于在混动领域复制了安卓系统的开源模式。
市场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搭载该系统的风云A8实测续航突破2000公里,亏电油耗2.68L/百公里。
瑶光CDM-S更是在零下42℃的漠河冰面,跑出4.26秒破百的赛道级加速。
而捷途山海T2的四驱混动系统,在阿拉善沙漠里展现出18000Nm的轮端扭矩。
混动技术的军备竞赛突然变得残酷。
比亚迪的DM-i系统在市区工况表现优异,但高速动力储备不足;理想增程式在严寒天气存在续航腰斩风险。
奇瑞用三挡DHT变速箱+矢量双电机的组合,在120km/h巡航时发动机转速压到2300转以下。
安全标准的重定义更值得关注。
4.9米高空电池包跌落测试、200kN挤压实验,这些远超国标的验证手段正在成为行业新门槛。
在智利安第斯山脉的实测中,混动系统在海拔5000米缺氧环境下依旧保持动力不衰减。
开源生态的构建正在改变产业格局。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基于奇瑞开放的控制算法,开发出AI智能能量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能让发动机和电池组始终处于最佳工作区间,实测能耗再降15%。
国际市场的反馈更具戏剧性。
在泰国市场,搭载该系统的车型上市首月就超越丰田C-HR混动版;中东土豪们为能涉水1240mm的越野混动版疯狂加价。
奇瑞工程师透露,他们专门为欧洲用户开发了兼容E-Fuel合成燃料的发动机变种。
技术普惠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
河北某零部件供应商透露,奇瑞将混动箱体公差标准从±0.1mm提升到±0.05mm。
这种近乎偏执的精度要求,倒逼着整个产业链向精密制造转型升级。
当德国《汽车画刊》记者试驾后惊呼“这是混动界的5nm芯片”时,中国工程师们相视而笑。
二十年前他们拆解丰田普锐斯时的困惑与不甘,此刻都化作了发布会大屏上跳动的48%。
这场始于芜湖的技术突围,正在重构百年汽车工业的权力版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