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Q1车市风云榜单出炉,细品之下,颇有嚼头。顶着国家促消费的东风,加上地方政策的添砖加瓦,车企也卯足了劲儿,又是补贴又是让利,这销量啊,勉强算是支棱起来了,同比增长了六个百分点。新能源那块,更是像坐了火箭,蹿升了36.4%。
可一旦把视线聚焦到具体车型上,味道就变了。吉利星愿一骑绝尘,摘得桂冠,Model Y 稍逊风骚,屈居第三。自带流量的小米SU7,纵使卖力吆喝,也只堪堪位列第六。曾经的“国民神车”轩逸,如今却黯然失色,跌出TOP10,月销量甚至跌破两万大关。这数据一亮出来,你是不是觉得,嗯?这剧本跟我预想的有点跑偏?
瞅瞅这轿车市场,新能源的崛起已成定局。前五名被清一色的电动车霸榜,星愿、宏光MINIEV那是真能跑,海鸥、小米SU7、秦PLUS也紧随其后,你追我赶。老牌劲旅朗逸,也只能退居第六。反观轩逸,就有点“廉颇老矣”的意味了,不仅被速腾、帕萨特后来居上,甚至连秦L都比它更受欢迎。
SUV阵营里,Model Y 依旧稳如磐石,但星越L 却让人刮目相看,如同黑马一般杀到了亚军的位置。宋PLUS新能源退居探花,长安CS75PLUS、宋Pro新能源也表现不俗。但理想L6 的销量居然不及瑞虎8,这着实有点挂不住面儿。
最惨淡的,还得数MPV市场,整个榜单前50都难觅其踪影。腾势D9 勉强撑起MPV的门面,稳坐头把交椅,赛那紧随其后,别克GL8、岚图梦想家也还算差强人意。可再看看传祺M6,销量直接跌破眼镜,别说前十了,跟去年同期相比,简直是断崖式滑坡。
这组组数据,究竟藏着哪些玄机?
首先,新能源车是真的要翻身做主人了。这并非“狼来了”的虚惊一场,而是狼已经登堂入室,占据C位。在国家政策的鼎力扶持下,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加上车企们孜孜不倦的技术精进,新能源车想不火都难。但需要警惕的是,这股热潮,主要惠及的是头部玩家。
再者,传统燃油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轩逸的没落,并非孤例。一方面,新能源车蚕食了其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合资品牌在智能化、设计感方面,确实略显迟钝,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消费者又不是傻子,孰优孰劣,心里自有乾坤。
聊聊小米SU7,虽未跻身前五,但第六名的成绩也算可圈可点。毕竟是新入局的玩家,能取得如此战绩,已属不易。但也要看到,小米SU7 所面临的挑战亦不容小觑。产能爬坡、品控把关、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每一环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会功亏一篑。
再说这略显沉寂的MPV市场,似乎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个中缘由?盖因MPV 主打的是家用和商务,而Z世代们,更青睐于彰显个性、更具运动感的SUV。而商务用车市场,又受到了新能源MPV 的强力冲击。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这归咎于“市场风向转变”时,是否忽略了更加深层次的消费心理和社会结构的演变?新生代们的购车选择,已不仅仅局限于代步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的投射,以及自我个性的表达。
从这个角度审视,汽车销量榜单,恰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车市的潮起潮落,也映照出消费者日趋多元的价值取向。它警醒我们,切勿人云亦云,在做出购车决策前,务必深思熟虑,弄清楚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毕竟,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这绝非一句泛泛而谈的鸡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