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局剧变:零跑首次登顶,头部阵营差距缩小
3月新势力销量榜单呈现显著洗牌,零跑汽车以37,095辆首次夺冠,同比增长154%,环比增长46.7%,打破“蔚小理”长期垄断的格局。理想汽车以36,674辆紧随其后,两者差距仅421辆;小鹏汽车以33,205辆位列第三,同比增长268%;小米汽车则以29,000辆刷新纪录,逼近3万大关。
关键变化:
零跑登顶逻辑:依托12万级B10车型预售48小时订单破3.1万辆的爆发力,叠加C16等车型在性价比市场的持续渗透,零跑通过“技术普惠+规模化降本”实现盈利(2024年Q4净利润0.8亿元),成为继理想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
头部差距缩小:前四名销量均超2.9万辆,且相邻名次差距不足千辆,反映市场竞争白热化。


二、车企策略解析:技术、价格与产能的三重博弈
零跑:极致性价比突围
凭借B10将激光雷达智驾下探至12万级,直接抢占下沉市场;C16以20万内6座SUV定位满足家庭需求,形成“高配低价”组合拳。
全球化战略助力,C16在欧洲热销,技术架构LEAP 3.5降本增效。
理想:以价换量稳高端
3月推出限时优惠(最高降3.8万元),拉动L系列需求;加速纯电车型布局以应对增程式市场饱和。
连续12个月蝉联高端销冠,但纯电转型滞后或成隐患。
小鹏:爆款车型+技术迭代
MONA M03连续4个月交付超1.5万辆,成为新势力最快破10万量产车型;2025款G6/G9上市即热销,未来增程车型G01将补全产品线。
通过降价(G6起售价降3万)与OTA智驾升级平衡市场份额与毛利率。
小米:产能爬坡与舆情风险并存
一期工厂产能提升至2.4万辆/月,二期投产后将达5万辆,支撑年销35万目标;第二款SUV车型YU7即将发布,瞄准50%市场份额的SUV市场。
SU7碰撞起火事件引发信任危机,官方回应“电池未异常燃烧”,但舆情或影响订单转化。


三、暗流涌动:鸿蒙智行缺席、蔚来掉队、二线品牌分化
鸿蒙智行“隐身”:未公布3月销量,仅强调问界M9保值率,推测其销量或因问界M7/M9竞争乏力下滑(赛力斯数据显示问界销量同比降45%)。
蔚来困境加剧:交付1.5万辆(含乐道4,820辆),同比增26.7%,但头部阵营中增速最低;高层变动(乐道总裁离职)与多品牌战略分散资源,高端定位受消费趋谨冲击。
二线品牌分化:
极氪+领克合并后销量4.07万辆,但极氪品牌仅1.54万辆,依赖传统燃油车输血。
阿维塔、岚图重回万辆俱乐部,但智己(5,029辆)等品牌仍边缘化。

四、行业趋势:淘汰赛加速,技术、成本与用户运营定生死
价格战与技术战交织:零跑、小鹏以低价+基础智驾抢占市场,理想、小米通过高端化与生态协同构建壁垒,技术迭代成本控制成核心。
消费需求迁移:从“科技尝鲜”转向“实用普惠”,续航、空间与性价比成主流关注点。
淘汰赛提速:2025年或成新势力分水岭,头部阵营内部亦面临纯电转型、盈利压力与品牌认知固化等挑战。

结语:3月销量榜单揭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残酷现实——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持续的进化。零跑的登顶、小米的崛起与蔚来的挣扎,共同勾勒出一幅技术、资本与用户心智多维较量的图景。未来,唯有在成本控制、技术迭代与用户运营中找到平衡点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淘汰赛中笑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