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一组照片刷屏了,京东老板刘强东穿着红色工作服送外卖的画面让不少人惊掉了下巴。
要说这年头企业家搞行为艺术也不是新鲜事了,可东哥这波操作还是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我在手机屏幕前反复放大那张晒得通红的笑脸,突然意识到这可能不只是简单的作秀——毕竟能让身价近千亿的富豪顶着烈日送外卖的,除了情怀或许还有更深层的商业密码。
首先得说说那个抢镜的交通工具问题。
照片里刘强东跨坐在电动车上,但眼尖的网友发现背景里似乎停着辆黑色轿车。
其实这事咱们得辩证着看,企业家下基层体验生活,既要真实又不能耽误行程。
就像前几年顺丰王卫骑电动车视察网点被拍到,后来不也承认那天其实跑了五个城市?
关键不在于他到底开没开迈巴赫,而是这种"俯身向下"的姿态确实能引发共情。想想看,当你在小区门口接过外卖时,突然发现递餐盒的是自家老板,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确实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记忆点。
再说说保险这个细节。有法律界的朋友在群里科普,像这种高管参与一线工作,企业通常都会购买临时意外险。不过更值得玩味的是,京东物流给所有快递员都交五险一金的硬核操作,这在快递行业确实算得上清流。去年某快递公司员工猝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京东的用工制度还被当作正面案例上过热搜。东哥这次亲自送餐,倒像是给自家福利政策做的活广告,比任何发布会都来得有说服力。
至于那身厚实的工作服,咱们南方人都知道七月天穿长袖有多遭罪。但仔细看照片里的装备,防晒面罩、冰袖、防滑手套一应俱全,活脱脱外卖小哥标准皮肤。这让我想起去年美团公布的数据,夏季高温时段骑手防晒装备采购量暴涨300%。企业家肯把这些细节做到位,至少说明不是走马观花的摆拍。不过也有网友调侃说东哥该试试穿凉鞋送餐,毕竟很多骑手为了防滑都自备洞洞鞋,这种真实的一线经验或许能催生出更人性化的装备设计。
合影环节倒是暴露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逻辑。想想看,要是海底捞张勇突然出现在你家厨房抻拉面,你肯定也要拍照发朋友圈。这种用户自发传播形成的涟漪效应,比砸钱买开屏广告实在多了。还记得三年前雷军直播带货时,故意把"Are you OK"的梗玩到飞起,结果相关话题阅读量直接破十亿。现在的企业家都深谙"自来水传播"之道,刘强东这波合影操作,精准抓住了社交媒体的传播G点。
关于京东外卖要不要单独做APP,这事得掰开揉碎说。打开京东APP你会发现,外卖入口藏在"京东到家"频道里,这种寄生模式有利有弊。好处是能快速导流,毕竟京东有3亿活跃用户打底;坏处是难以形成独立认知,就像当初微信支付藏在钱包里,直到做了春节红包才破圈。不过参考美团从千团大战杀出血路的经历,单独APP确实是迟早的事。特别是有消息说京东正在洽谈收购达达集团,真要整合成功的话,弄个专属外卖APP应该水到渠成。
看着东哥在烈日下穿梭的背影,突然想到董明珠当年亲自站柜台卖空调的往事。这些商业大佬的基层体验,表面看是营销噱头,实则是管理智慧的另类呈现。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坐在办公室永远听不到真实的声音。刘强东这次外卖之行,或许正是想验证那句老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毕竟外卖箱里装的不仅是餐食,更是成千上万家庭的生活温度。
不过话说回来,企业家偶尔下基层容易,难的是建立长效机制。就像京东客服体系引以为傲的"24小时总裁直达通道",任何客户投诉都能直通刘强东邮箱,这个制度坚持了十几年才形成口碑。如果外卖体验能沉淀成系统性的服务标准,或许真能在美团饿了么的铜墙铁壁上撕开缺口。毕竟在即时零售这个赛道,用户体验差之毫厘,市场份额就可能谬以千里。
看着手机里不断刷新的讨论帖,突然发现这届网友都是福尔摩斯转世。有人算出东哥当天配送里程,有人分析合影顾客的微表情,连电动车品牌都被扒出是京东投资的某新能源品牌。这种全民解码的热情,恰恰印证了真实商业故事的生命力。比起精修的宣传海报,略带瑕疵的现场抓拍反而更显真诚——毕竟,被汗水浸透的衣领可比任何PS技术都有说服力。
站在普通消费者角度,我倒希望这种大佬体验能成为行业常态。当顺丰总裁王卫背着快递爬楼梯,当曹德旺在车间亲手搬玻璃,当这些商业精英褪去光环回归本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情怀,更是一个行业的生态缩影。或许某天打开门收外卖时,我们不该惊讶于送餐人的身份,而该欣慰于这个时代的企业家还没有忘记"躬身入局"四个字的分量。
说到底,刘强东这场烈日下的行为艺术,既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品牌战役,也是互联网时代管理哲学的生动注脚。从电动车到迈巴赫的距离,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接近商业本质。各位看官觉得呢?你们会在京东点外卖吗?要是真遇上老板送餐,你会和他聊点什么?咱们评论区不见不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