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造车,永不落幕|新汽车

最近,跟不少新能源企业朋友聊天,大家都在抱怨新能源行业太卷,卷产品已经不够,甚至已经开始“卷老板”。

对此,我不置可否。

因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蔚小理时代”,车企“卷老板”的苗头就已经显现,至于现在,也未尝不可。

如今,当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比亚迪时代”,“卷老板”这一点并不是那么重要,反而是技术、产品、营销、舆论等“传统体系力”开始发威。

为什么有些企业不需要“卷老板”?

因为所谓的“卷老板”,本质上是一种营销策略,而营销的本质还是传播,倘若企业知名度大、产品实力强,又何需“卷老板”?

为什么有些企业需要“卷老板”?

对一些新品牌来说,当品牌知名度还未打开,又自觉产品力不差,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营销突破点,“卷老板”无疑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当然了,无论是否需要“卷老板”,最核心的一环永远是直面用户的产品力。产品力如果不行,用户体验不好,车企“卷老板”,也只是短期权宜之计。

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别看现在汽车行业有多卷,汽车人有多疲惫,本质上还是产品力的PK。

谁能做好产品力,谁就能制胜未来。

关于做好汽车产品力,在燃油车市场,合资品牌因为有着外资的加持,之前长期把持着中国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势力与自主品牌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面向未来,自然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当然,这不是说燃油车就没有市场,理性来看,油电共存将会长期存在,只是两者的市场份额会有大小之分。

作为车企来说,其实完全没必要去纠结一些行业论调是否正确,比如是否停产燃油车?是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因为,所有的行业论调,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只有用户需求,才是绝对的。一个车企,只有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它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当前,由于先发优势,新势力与自主品牌无疑更能造出满足用户需求,且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只是,这些新能源汽车产品,它能真正的称作好的产品吗?

也许还要打个问号,理由很简单,首先,以锂离子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没多少年,其品质与耐久性到底如何,其实还很难说。

最近,J.D.POWER的研究表明,在2024年美国在售新车中,每100辆纯电动车平均会出现266个问题,而燃油车这个数据仅为180个。

美国市场如此,中国市场恐怕也相差无几,甚至更糟糕,毕竟标准差异在那里。

以《第一智电研究室》正在长测的一台某新势力新能源汽车为例,其故障数确实不少,从最核心的动力系统,到简单的车机系统,以及天窗系统,等等。

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很难用好产品去形容它。那么这样的新能源车企是否还有未来?相信每一个用过其产品的用户心里都有一个回答。

至于合资品牌,实事求是来说,做燃油车产品力是好手,做新能源产品力则尚缺火候。核心原因也不难理解,新能源研发体系力差距。

也许合资品牌目前未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但不代表它将来也提供不了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毕竟,外资在全球的实力依旧很强。

我们相信,只要外资开始真正重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合资品牌构建起完备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

合资品牌能做出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吗?严格来说,在产品没有做出来,或者没有用户长期使用的数据做支撑,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

不过,作为家里拥有两台丰田车(一台油车,一台双擎混动)的用户,我对丰田的造车标准,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还是挺有信心的。

为爱造车,永不落幕|新汽车-有驾

最近,丰田GR嘉年华首次登陆上海,丰田章男为各位GR车迷大秀了一把飘移车技。

对此,有网友评论说:“会开车的人才能造好车。”作为丰田用户,这位网友的话的确令我难以反驳。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在发展早期,既然在发展期,那就是动态的,谈格局确立,依然尚早。

新势力涌入,自主品牌发力,合资品牌觉醒,然后三方决战……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逻辑,概莫如是。

最后呢?

也许故事还得从开头说起:造车初衷。你从哪里来,大概率也会去往哪里。

这几年,不少新势力涌入了汽车市场,不少门外的野蛮人开始指点如何造车,资本加持下,业内混乱一片。

结果呢,进入新势力发展的第10个年头,绝大多数新势力已经作古,而以丰田为首的传统车企仍然屹立不倒。

这是为什么呢?确实值得深思。

也许这个画面能说明一些问题:时下,当中国车企老板们纷纷在卷直播,而丰田章男却在大秀车技……

为爱造车,永不落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