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首个消失的汽车品牌,悄无声息退出舞台

在某个普通的周末早晨,张先生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App,准备预约合创汽车的保养服务。屏幕上突然跳出的提示让他愣住了——“该品牌服务已由广汽埃安承接”。他急忙翻看新闻,这才发现,自己刚买了两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像一阵风似的消失在了2025年的春天里。

2025首个消失的汽车品牌,悄无声息退出舞台-有驾

这个场景并非虚构。过去几年里,新能源车就像手机更新换代一样频繁,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有些品牌会在某天突然“人间蒸发”。它们或许曾有过惊艳的发布会,或许上过汽车媒体的头条,但当真正退场时,连一声正式的告别都没有。

2025首个消失的汽车品牌,悄无声息退出舞台-有驾

一、消失的“优等生”

2025首个消失的汽车品牌,悄无声息退出舞台-有驾

时间倒回2023年,合创汽车还是展台上的明星。由蔚来和广汽联手打造的四款车型一字排开:续航700公里的MPV、带8155芯片的SUV、售价13万起的入门轿车......这些参数放在今天依然能打。有位汽车博主曾试驾后感叹:“底盘调校比某些新势力稳多了,车机流畅得不像传统车企出品。”

2025首个消失的汽车品牌,悄无声息退出舞台-有驾

但市场从来不相信“完美学生”。尽管产品力在线,合创汽车的销量始终在月均2000辆徘徊。一位离职的销售主管透露:“我们展厅开在特斯拉隔壁,客户进门第一句话往往是‘你们和蔚来什么关系?’解释完品牌背景,人家转头就去试驾小鹏了。”

2025首个消失的汽车品牌,悄无声息退出舞台-有驾

这就像班级里那个成绩中等、性格内向的学生——老师觉得他有潜力,同学觉得他不差,但毕业合影时,总有人想不起他的名字。

2025首个消失的汽车品牌,悄无声息退出舞台-有驾

二、退场前的“征兆”

2025首个消失的汽车品牌,悄无声息退出舞台-有驾

合创的故事并非毫无预警。2024年双十一,某汽车论坛出现热帖《合创V09直降8万,能捡漏吗?》。楼主晒出4S店库存车甩卖的照片,评论区炸开了锅:“我们这的合创店改卖埃安了”“听说售后专员集体转岗”......这些碎片化信息,当时被当作普通促销看待。

更戏剧性的是大洋彼岸。美国造车新星Canoo破产前三个月,其官网还在更新“NASA合作款”概念车。有粉丝发现,宣传视频里反复使用的还是三年前的试装车镜头。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把戏,像极了手机厂商清库存时猛推“经典复刻版”。

三、消失者的“遗产”

当合创正式退出时,最焦虑的不是车主,而是二手车商。上海某车商老李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好了!这台准新合创A06,当年指导价17万,现在只要8万8!”画面里飘过弹幕:“修车找谁?”“电池坏了是不是直接报废?

不过也有暖心插曲。广州车主陈女士的车机突然收到OTA升级包,新增了手机钥匙共享功能。“原以为品牌倒了就成孤儿车,没想到广汽接手的售后服务点比之前还多。”她在车主群里分享经历时,意外带火了话题消失品牌的车主后来怎样了。

四、淘汰赛的生存法则

这场无声的退场潮背后,藏着三条“汽车丛林法则”:

1. 别做“参数王者”

某新势力高管私下吐槽:“现在造车比做手机还卷,你续航多50公里,我算力加10TOPS,结果用户只记得住谁家充电桩多。”就像合创V09的800V超充技术,在荒废的充电站面前毫无用武之地。

2. 警惕“备胎式合作”

Canoo的故事给所有创业者敲响警钟——连NASA的订单都没能拯救它。这让人想起某手机品牌曾与徕卡联名,最后只剩镜头盖上的小红标。真正的核心技术,永远要握在自己手里。

3. 听懂“市场摩尔斯电码”

当某品牌突然开始“员工内购价”“十年售后无忧计划”,就像手机店清仓时挂出“最后三天”。深圳投资人王先生总结:“现在看车企财报要先翻‘应付账款’,欠供应商的钱比融资金额还高的,赶紧跑!

五、未来汽车的“适者生存”

回头看这场静默退场,它不像传统车企破产时轰轰烈烈的维权潮,反而更像App下架——服务器关闭,图标变灰,但已下载的用户还能继续使用。有行业观察者预测:“未来汽车品牌会更像快时尚,今天你穿ZARA,明天可能就换SHEIN。”

但总有些东西不会消失。北京胡同里,还能找到二十年前倒闭的国产手机维修店;某二手平台上,合创车主的改装件交易依然活跃。这些顽强存活的“生态碎片”,构成了中国汽车史上最特别的注脚——在这里,消失不代表失败,只是换种方式留在马路与记忆里。

当夜幕降临,张先生启动了他的合创汽车。车灯划破黑暗时,中控屏突然弹出广汽的欢迎动画。“至少导航还能用。”他笑着对副驾说。仪表盘上的电量百分比默默跳动着,仿佛在提醒:在这个每天都有新品牌诞生的时代,能安全抵达目的地,或许就是最大的胜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