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跟95,要是拧巴着一块儿用,这图啥呢?就像让唱京剧的突然飙一段摇滚,不得劲啊!最近,汽油标号这事儿又在车友圈里炸开了锅。有老司机跳出来“现身说法”,说自己92、95掺着兑,愣是抠出了不少“碎银子”,觉得自己悟出了什么“生财之道”。可另一头,砖家们急赤白脸地警告,这种骚操作,轻则“糊”发动机,重则直接让你的座驾提前“寿终正寝”。
这事儿一听就有点儿玄乎。省钱固然是王道,可要是把车给搭进去了,那可就有点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有个机构就做了个“沙盘推演”,把92和95汽油“对半劈”,给那些原本得“饮”95“琼浆玉液”的涡轮增压车“灌”下去。跑了个“五千公里”,结果“触目惊心”:发动机“心肝脾肺肾”上的积碳,比只“喝”95的车,多了七成!动力也跟着“打了折扣”,“掉了链子”。王工说了,这就像让人同时“炫”咖啡和“吞”安定,辛烷值“乱了营”,燃烧肯定“不给力”。
积碳是啥?往简单了说,就是发动机里的“废渣”,日子久了,堵塞油路、影响“马力”,甚至直接让车“趴窝”。
广东的李哥,新入手的德系豪车,因为加油站伙计一句“偶尔混掺没啥事儿”,就“喂”了92的“粗粮”。结果,跑了还不到“一千来里地”,发动机故障灯就“亮瞎眼”了。去4S店一“把脉”,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器都“歇菜”了,修修得“大几万”。李哥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恨不得回去找加油站“碰瓷儿”。
你可能寻思,这只是个“幺蛾子”,运气背罢了。但记者“明察暗访”了北上广深十家加油站,还真有三家“油耗子”会“撺掇”你说,“囊中羞涩就凑合着混掺点儿”,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说“现在的发动机都有自适应功能”。这可就有点儿“毛骨悚然”了。
“自适应功能”听着“高大上”,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出来“敲黑板划重点”了:ECU(发动机电脑)确实能在“一时半会儿”做些“微调”,但这只是“缓兵之计”。长期“混搭”,会对发动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特别是那些直喷发动机和压缩比大于10:1的车型,更容易“掉链子”。
这背后的“门道”其实挺简单。不同标号的汽油,辛烷值“不一样”,抗爆震的“段位”也不同。该“喝”95油的车,你给它“喂”92的,就像让“博尔特”穿“拖鞋”赛跑,跑久了,肯定要“崴脚”。
那加油站为啥敢这么说?说白了,还是“逐利”。反正出了事儿,“背锅”的是车主,他们又不用“承担连带责任”。而且,不少车主对汽油标号也不太“门儿清”,听加油站的人一“忽悠”,就信了。
这事儿也“折射”出一些行业的“潜规则”。有些加油站为了多“捞油水”,可能会故意“注水”,或者怂恿车主“乱点鸳鸯谱”。“婆婆”(监管部门)的“手腕”,可能还不够“硬”。
现在中石化这些“老字号”,已经“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全国加油站严格执行“标号确认双复核”制度,但这还不够。更紧要的是,要“充电”加油站伙计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真正了解不同标号汽油的“区别对待”,而不是为了“冲业绩”忽悠“金主”。
如果真不小心“喂错药”了,也别“自乱阵脚”。豪车或者“性能怪兽”,误“灌”了92油,最好在30公里内加燃油添加剂,然后尽快把油箱“清空”。如果混油后出现加速“肉”、爆震等“异响”,那就别“硬撑”了,赶紧叫拖车。连续“掺和”三次以上,最好去店里全面清洗喷油嘴和燃烧室。
说穿了,不同标号汽油,一箱油也就“差个把瓜俩枣”。但修发动机,“随随便便”就要“挥金如土”。真要是为了省这点儿“蝇头小利”,把车给“报销”了,那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我们“先入为主”地把混油的“屎盆子”扣给“贪小便宜”,但加油站的“花言巧语”、油品质量的“良莠不齐”,难道不才是更深层的原因吗?
最后,再“絮叨”一句,搞不明白自己的车该“吃”什么,就去“翻”说明书,或者用“车300”之类的APP“扫一扫”。别让小小的油箱,变成你钱包的“无底洞”。毕竟,开车上路,“安全第一”,省钱“靠边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