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总裁穆峰: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

在近日举办的魏牌全新高山预售发布会上,长城汽车总裁穆峰针对新能源技术路线问题作出重磅表态:“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 这一掷地有声的宣言,引发了行业对增程式与混联技术路线的再度热议。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有驾

一、增程技术的 “双刃剑” 特性

穆峰在发布会上坦言,长城内部曾就增程式与混联技术路线展开过多次激烈探讨。他指出,增程式技术虽然具备技术门槛低、系统成本低、开发难度小等短期优势,但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缺陷:在中高速行驶场景下,由于动力需经过 “燃油发电→电能储充→电机驱动” 的长链路传递,能量损耗高达 30% 以上,导致实际能效比传统燃油车提升有限,甚至在部分工况下出现 “油电双耗” 的低效表现。

二、Hi4 混联系统的技术突破

与增程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城自主研发的 Hi4 混联系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技术逻辑。该系统通过双电机 + 发动机 + 两挡 DHT 变速箱的智能耦合设计,实现了全场景高效动力输出:

中高速场景:发动机可直接驱动车轮,跳过 “发电 - 储能 - 驱动” 的冗余环节,能量传递路径缩短2/3,效率提升13%

高速爬坡场景凭借两挡变速机构,发动机可精准调节至高效工作区间,较增程式系统再提升 **15%-20%** 的能效表现;

全工况智能切换:系统可根据车速、负载等实时数据,自动在 “纯电驱动”“发动机直驱”“油电混驱” 模式间切换,确保每个工况都处于最优能效区间。

三、技术路线背后的用户价值逻辑

“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就不能让用户退而求其次。” 穆峰强调,长城拒绝增程式并非简单的技术偏好,而是基于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度洞察。他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进入深水区,消费者对 “伪节能” 技术的容忍度正在降低,真正需要的是全场景高效、长周期经济的解决方案。Hi4 混联系统通过技术创新,既避免了增程式的 “高速低效病”,又解决了传统单档混动的 “低速费油” 问题,实现了 “城市通勤零油耗、高速出行低能耗” 的双重突破。

从市场反馈来看,搭载 Hi4 技术的车型已在续航、油耗等核心指标上展现出显著竞争力。数据显示,采用该系统的车型在 NEDC 工况下综合续航可达 1200 公里,馈电油耗低至 5.5L/100km,而同类增程式车型在高速工况下的实际油耗普遍超过 8L/100km。这一差异背后,正是技术路线选择带来的能效鸿沟。

在新能源技术路线纷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长城汽车的坚定表态无疑为行业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维度:当部分车企选择以增程式 “曲线救国” 时,长城选择以硬核技术突破重构竞争壁垒。随着 Hi4 混联系统的持续普及,这场关于 “技术路线优劣” 的争论,或许终将在市场检验中得出最终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