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上海车展,插混皮卡扎堆儿亮相,颇让人玩味。要说这皮卡,往昔那可是莽汉们的营生物件儿,肩扛手提,泥里来土里去,跟精巧、锱铢必较的环保主义,那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现如今,捯饬捯饬,插上电,摇身一变,成了“新能”阵营里的一员,这华丽转身,步子是不是扯得有点儿大了?
依我看,这背后,门道可忒多了。
先瞅瞅这“插混皮卡扎堆儿”的表象。您瞧,长城、郑州日产、江淮,甚至连奇瑞、广汽都赶趟儿来了,一个个都想从插混皮卡这块饽饽上刮点儿油水。摆在明面上的说辞也挺溜:应着政策的调儿,环保节能嘛。可果真就这么单薄?
咱再朝深了扒拉一层。皮卡在国内的处境,那叫一个拧巴。一方面,不少城池都下了禁令,想开进去,难于上青天;另一方面,皮卡又被归拢到“货车”队伍里,得喷字儿、贴反光条,弄得车主们哭笑不得。这也就导致皮卡一直没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市场潜力也没能完全兑现。
眼下,插混皮卡横空出世,这事儿好像拨云见日了。插混车型能挂绿牌,有些地方还能蹭点儿甜头(补贴),这直接就疏通了皮卡进城的梗阻。况且,插混皮卡在舒适度、智能化方面也下了狠功夫,铆足了劲儿想摆脱“搬运工”的刻板印象,想把自己塑造成能家用、能撒野的全能选手。
这背后,实则是车企和消费者之间的一场角力。车企想借插混这条道,绕开条条框框,做大皮卡这盘生意;消费者呢,也巴望着能有一款既能满足实用需求,又能兼顾环保和舒坦的车。
当然,这出戏也不是全无杂音。有人就嘀咕了,插混皮卡当真环保吗?别忘了,插混车型也得喂油,况且电池的开采、回炉重造也会生出污染。更何况,皮卡自个儿的吨位和风阻就比寻常轿车大,就算插了电,油耗也高不到哪儿去。
再说了,现今市面上有些插混皮卡,为了死磕续航里程,电池容量搞得贼大,车身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不光影响了操控感,也埋下了安全隐患。区区一个数字,就足以窥见问题的严重性。
再者,这股子“插混皮卡热”,也折射出国内汽车市场的一个痼疾:千篇一律的竞争愈演愈烈。大伙儿都扎堆儿搞新能,都在死磕配置、死磕价码,真正能撩拨消费者的花样儿却寥寥无几。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车企内卷”时,是否忽略了政策导向与社会诉求之间那层微妙的关联?政策鼓励新能源,市场也确实渴求更绿色的车型,但倘若一味地追逐“电动化”,而怠慢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应用场景,那最终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是以,插混皮卡的问世,既是时运,也是龃龉。车企得扪心自问,怎样才能真正炮制出契合市场需求、纾解用户痛点的产品,而不是为了趋奉政策而随波逐流。
说回最初的那个茬儿,插混皮卡扎堆儿亮相,这到底是“弯道超车”的良机,还是“一哄而上”的肥皂泡?恐怕只有光阴才能给出定论。但有一点是板上钉钉的,消费者可不是好糊弄的,唯有真材实料,才能经得起市场的千锤百炼。
就像起头说的,皮卡这玩意儿,往日是糙老爷们儿的营生物件儿。现如今,插上了电,多了几分精巧,也多了几分指摘。但任它千变万化,皮卡的精髓还是实用性。倘若插混皮卡丢了这压舱石,那就算再“新能”,也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