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客运,不再“老三样”
这几年,说起出行,大家伙儿脑子里冒出来的,除了飞机高铁,就是私家车。长途汽车?那玩意儿,似乎已经成了“老古董”。座位挤、速度慢、服务差,谁还愿意遭那份罪?但在甘肃临夏,这“老古董”却玩出了新花样——定制客运。
过去,临夏的交通,受限于地理环境,发展缓慢。如今,定制客运的出现,像是一剂强心针,激活了这片土地的出行活力。灵活、便捷、高效,这些关键词,不再是高铁和飞机的专属,也成了临夏百姓出行的新选择。
国企探路,民企跟进,这生意做得妙
定制客运这新鲜玩意儿,谁先吃螃蟹?临夏州选择了国有企业。毕竟,国企家底厚,管理规范,能起到“探路先锋”的作用。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国企稳扎稳打,积累了经验,也稳定了市场。等时机成熟了,民营企业也纷纷加入,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如此一来,既避免了国企一家独大,又激发了市场活力,这生意,做得妙啊!
过去,传统客运企业的日子不好过。效率低、服务差,乘客越来越少,亏损越来越严重。转型?谈何容易!临夏的定制客运,却找到了破解之道。他们没有简单地增加车辆,而是“盘活存量”,将传统班线客车改造升级为定制客运车辆。全州一共收购了38辆老旧客车,既控制了运力规模,又避免了资源浪费,可谓一举两得。
更值得一提的是,临夏的定制客运并没有忘记那些“老司机”。他们优先聘用原有班线驾驶员,保障他们的生计。同时,还吸纳了130多名非法营运驾驶员,经过培训后,让他们加入正规军。这不仅解决了就业难题,还规范了市场秩序,堪称一石二鸟之计。
那些曾经闲置的班线客车呢?也没浪费。临夏鼓励企业将它们转型为旅游包车,既解决了运力过剩问题,又促进了旅游业发展。31辆曾经“赋闲在家”的客车,如今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服务升级,乘客舒心,这才是真功夫
定制客运,光有车辆还不够,服务也得跟上。临夏的客运企业,学起了高铁和飞机的先进经验,参照交通运输部印发的《班车客运定制服务操作指南》,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服务标准。精准排班、门到门接送、手机APP一键订票……这些曾经的高端服务,如今也成了临夏百姓的日常。
临夏定制客运,如今已初具规模。6家企业、7条线路、238辆车,日均运送旅客2600人次,服务范围覆盖临夏、兰州、西宁等多个地区。这组数据,不仅体现了定制客运的快速发展,更彰显了其巨大的潜力。
从国企探路到民企跟进,从盘活存量到服务升级,临夏的定制客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转型之路。它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更盘活了地方经济,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质。
路虽远,行则将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