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阳琛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 本报资料室/图)
“记得去年我说‘奇瑞新能源要不客气了’,今年我们的新能源开足马力,上个月销量已经接近6万辆,排名进入行业前四。明年,奇瑞的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必须进入行业头部。”近日,以“科技 智驭未来”为主题的“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如是说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1—9月,奇瑞汽车累计销量17.53万辆,同比增速39.9%,连续成为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以及国内外市场同时增长的车企。10月19日,奇瑞汽车还迎来全球第1500万辆整车的正式下线。
在逐步补足新能源这一短板后,智能化对于奇瑞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尹同跃直言,希望让奇瑞从过去非常纯粹的“理工男”,变成拥有超级大脑、超级智慧的“Superman”。
尹同跃进一步指出,要想在经营质量、国际化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方面进入真正意义的世界500强,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持续的创新,走长期主义之路,实现产品、品质和品牌的全面提升,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提升,积极连接全球、拥抱全球、拥抱未来。
新能源“赶上大集”
“记得去年科技日上,我说‘奇瑞新能源要不客气了’,那时奇瑞新能源的排名还非常落后。今年我们的新能源开足马力,单月销量一路高歌,迈过4万辆、5万辆台阶,到上个月已经接近6万辆,排名进入了行业前四。”对于奇瑞新能源过去1年的追赶之路,尹同跃感慨万千。
尹同跃表示,10月,奇瑞汽车新能源销量要跨过8万辆大关,12月要过10万辆,确保第三,力争第二。“在新能源方面,我们终于把‘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变为‘起了大早,赶上大集’。”
今年以来,奇瑞汽车在新能源、燃油车、国内市场和国际出口“四个赛道”取得全面增长。1—9月,奇瑞汽车累计销售汽车175万辆,同比增速40%,规模位居自主品牌第二,增速保持行业第一;同时,新能源增速、出口规模、SUV市占率都保持行业第一。
10月19日,作为“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的重要环节,奇瑞汽车迎来全球第1500万辆整车下线,正是旗下C级长续航旗舰轿车——风云A9。
“我看到现场有许多熟悉的老面孔,很多都是见证过1999年奇瑞第一辆车下线的老同事、老员工、老朋友,很多人和我一样黑发变成了白发。”尹同跃表示,但是公司变“年轻”了,当时的“小草房”变成了今天遍布全球的、先进现代化、智能化工厂;产品也变“年轻”了,当年下线的第一款车风云,已经进化成今天的新能源产品家族,绿色、时尚,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
在尹同跃看来,达成1500万辆整车下线的里程碑,不仅是产品数量的增长、奇瑞速度的突破,更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成更大可能”的不懈开创。“当年我们用10年时间,实现了第一个百万辆。而今天的奇瑞,6个月就实现了第15个百万辆。未来,我们还要实现一个季度百万辆,甚至一个月要干百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8日,鲲鹏动力新成员鲲鹏电池品牌也在会上正式发布,奇瑞补齐了在新能源的最后一块拼图。据介绍,这一电池品牌涵盖“方形磷酸铁锂系列、方形三元系列、大圆柱三元系列”三大品类,助力奇瑞构建更完整、更强大的新能源技术体系。此外,鲲鹏固态电池的研发也已经在行动,规划2026年定向运营、2027年批量上市。
智能化领域加快创新
过去1年,以AI大模型、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元宇宙为代表的第三代互联网技术创新突破,如“物种大爆发”般纷纷出现。
尹同跃认为,当前的汽车行业,更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品类创新,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做差异化竞争。中国每年有3000万辆的市场,全球有接近1亿辆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对奇瑞来说,创新是灵魂,是刚需。希望通过创新赋能产品和服务,使其具有唯一性和差异性,推动品牌向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明年,奇瑞的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必须进入行业头部。我们会像20年前投入发动机一样,把智能化和AI作为奇瑞下一个20年、40年的重大机遇和突破方向,而且我们已经有了一系列布局。”尹同跃强调。
在尹同跃看来,智能化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AI不仅重新定义了汽车,也在重新定义各个行业。汽车已经从交通工具升级为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超级云/管/端的端口,纯机械工程的复杂系数大幅降低,但软件、芯片的复杂系数和要求大幅提高。智舱、智驾、整车智能架构,让汽车越来越像一个可以自我进化的智能体,需要电动化+智能化的统筹设计,需要AI大模型的全面加持。
记者注意到,奇瑞在大会现场发布了面向未来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方案,进化大卓智驾C-Pilot 4.0到C-Pilot 5.0。
据介绍,奇瑞智能车全面进入高阶智驾NOA元年。2025年高阶智驾将搭载十几款车型量产上市,从无图城区NOA到自主旗舰高速NOA,依托于端到端技术快速实现NOA规模化量产;奇瑞智驾大模型通过云端world model生成丰富场景,形成感知大模型加规划大模型模拟人脑行为决策,2025年将实现一段式端到端,2027年形成VLA大模型。
“AI大模型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尹同跃表示,AI大模型给奇瑞送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帮助应对企业快速成长中带来的管理复杂性。奇瑞要好好开发和使用这个工具,实现TQCD四维能力(时间、质量、成本和交付)的大幅提升,实现量、价、利的高速增长。
据介绍,奇瑞技术创新的“6+1”战略支点,就是2C、3智、ESG再加上AI。2C是电池、电芯,3智是智舱、智驾和智慧平台,AI则是全程赋能。为此,奇瑞布局了雄狮科技、大卓智能、电池研究院、芯片研究院、NEXT AI研究院、绿能公司等,组建了一批瑶光实验室。
海外市场“落地生根”
奇瑞不仅吃“技术饭”,也是很早就吃“国际饭”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奇瑞旗下的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都在积极瞄准海外市场。今年9月,奇瑞出口约10.9万辆,同比增长20.6%,单月出口突破10万辆,刷新历史纪录。目前,海外出口已经接近总体销量的一半。
“今天奇瑞的累计汽车用户1500万,其中420多万都是海外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尹同跃告诉记者,奇瑞走出去20多年,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其中最深的一个感受就是:一旦进入一个市场,就要从“你们”变成“我们”,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要扎根成为当地的企业公民。
对于如何服务海外市场,尹同跃拿孙悟空打了一个比方:“我们鼓励奇瑞海外大区的年轻人,都要成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小孙悟空,不是去翻江倒海的,而是去了解铁扇公主到底想要什么,和当地人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72变服务好当地用户。”
尹同跃认为,要用“落地生根”的方式走进海外市场,成为造福全球的“贡献者”。真正的全球化企业,不仅是开展了全球化贸易,布局了全球化市场,更重要的是有全球化经营理念、全球化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贡献。所以每到一处都要先予后取、扎根当地,坚持“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在哪里,为哪里)”。同时,奇瑞也坚持“In China,For Global(在中国,为全球)”,共同抱团出海。
如今,奇瑞针对“出海”已经总结出一套方法论。据了解,在产品走出去之前,奇瑞坚持提前做好“三个开发”和“一个贡献”:海外当地的法规开发、适应性开发、产品竞争力开发,希望为当地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投入本地化制造、本地化研发,建设本地化团队,海外属地员工已近10000人,努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奇瑞的社会价值。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则表示,要在市场竞争的“牌桌”上待下去,要走好国际化之路,都必须把握国际市场动向,面向全球进行研发布局,坚持品牌向上,在国际化之路上走实走稳走强。
“不‘走出去’要活得好很难。”张国忠进一步表示,自主创新、国际化是奇瑞的两大支柱战略,奇瑞一直坚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对国际化在品牌、产品、战略等方面都有规划,而且要带动研发、制造、供应链都要“走出去”。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