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到底是买油车还是买电车?

2025年到底是买油车还是买电车?

2025年到底是买油车还是买电车?-有驾

这其实是个家庭决策型的问题。通常是老公提出购车方案,然后带着老婆去试驾。老公可能会问:“老婆大人,你觉得怎么样?副驾的腿托舒服吗?后排坐着宽敞不?”老公关注的往往是品牌、参数,特别是性能,还有智能化驾驶等方面;而老婆考虑的则有所不同。虽然品牌也是共同关注点,但对于参数和智能化,很多女性不太了解。她们更关注二排和三排的空间大小,因为要考虑孩子和老人的乘坐感受;同时也会在意车辆是否经济,油耗或电耗如何,一年的用车成本高不高。

最终可以发现,购车决策的核心因素,第一是品牌,第二是质价比。如今,单纯的性价比已经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品牌要好,并且在品质、参数、空间、用车成本、智能化程度等方面达到综合平衡,再结合近期是否有打折促销、是不是合适的购车时间点、有没有优惠的金融贷款方案等因素,最后做出决定。所以说,买油车还是买电车并非重点,关键在于家庭如何进行决策。

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类人群,即单身人士,或者是家庭中购车决策完全由个人主导(比如老婆对购车没什么意见)。这类人群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年轻的单身男女;另一种是三四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经济实力较强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是购买第二台车、第三台车,配偶通常不会有太大意见。这部分人群至少属于中产以上,能够自主做购车决策。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呢?因为从汽车销售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个象限分布问题。一个维度是价格,分为便宜和贵;另一个维度是车辆类型,即油车和电车,这样就能构建出一个象限。

先看贵的油车,基本上从BBA(奔驰、宝马、奥迪)开始,往上是保时捷,再往上则是宾利、劳斯莱斯等档次。便宜的油车主要是合资品牌,如日产、韩系车,还有一些中国自主品牌。但现在可以发现,中国自主品牌的油车基本已经淘汰,大多切换到了相对便宜的电车赛道。

再看这个市场分布,中低端电车市场基本被中国自主品牌占据,从6.98万的车型,到100多万的仰望、即将推出的150万级别的尊界S800等,都是中国品牌的天下。对于进口品牌来说,目前只有宾利、劳斯莱斯这类顶级豪华品牌的地位较难被取代。而保时捷自从推出电动车型后,其Taycan、Panamera以及后续的Cayenne等车型的销量预计都会受到较大影响。因为保时捷的保有量相对有限,用户群体规模不大。很多购买Taycan、Cayenne、Macan的车主,其实是看中了保时捷的品牌,同时又希望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拥有豪华车——既想比BBA更高级,又不想花费像宾利、劳斯莱斯那么高的价格。以前Cayenne卖得特别好,就是因为在很多富裕家庭、中产家庭眼中,它是SUV家庭用车的天花板,经过选配后价格能达到150万,开出去很有面子。但现在,路上的Cayenne已经不再让人觉得特别尊贵。

这种认知的转变源于三个核心节点。最初,人们对电车的印象是满大街跑的以比亚迪为主的出租车和网约车,价格大多在十几万到20多万。当时的比亚迪汉是一款非常出色的车型,它在车身尺寸、视觉感受和用途上,与传统中产家庭标配的帕萨特相似——车身长度4.8 - 4.9米,后排空间宽敞,适合四口或五口之家使用,价格适中,不算特别豪华,但非常实用,可以说是“中产之选”。由于汉的销量大,很多被用作网约车,这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中产家庭来说,20多万购买比亚迪或其他国产电车是可行的。

接着,理想、小鹏、蔚来(魏小李)等品牌崛起,它们将车型价格拉到了30 - 50万这一区间,并且都有各自的代表作。比如小鹏P7,让消费者认识到20多万也能买到设计出色的新能源汽车,而且是一个新兴品牌。虽然一开始很多人觉得“小鹏”这个品牌名称不够高端,但随着其推出飞行汽车等创新产品,品牌形象得到极大提升。蔚来则定位高端,同级别车型价格明显高于BBA,甚至有“买不起蔚来才去买BBA”的说法,这体现了它国际化、高端电车的品牌定位,也让消费者逐渐接受30 - 50万价格区间的国产新能源汽车。

然后,理想L9登场,售价大概41万多到43万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购买一部40多万的车并不便宜,但路上却能看到很多理想L9,这说明消费者已经愿意接受花费接近50万购买一个国产新能源新品牌的车型,这是消费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市场格局也随之改变,中国品牌开始冲击更高价位。仰望开始冲击100万价位,尊界S800瞄准150万,蔚来也推出80 - 90万级别的车型。这些国产高端电车,在性能上对标传统豪华品牌300 - 500万级别的车型。

再看小米,小米SU7价格在20 - 30万区间(其赛道版价格可达80 - 100万,但属于少数旗舰车型),它在产品力上对标保时捷100万级别的车型;后续的小米YU7更是在精神上对标法拉利400 - 500万的车型。小米SU7一年能卖20万辆,按照这个趋势,YU7预计一年至少也能卖10万辆。随着越来越多类似车型的出现,消费者从心理上会更加接受国产高端电车,曾经进口豪华品牌占据的市场空间将被逐步压缩。

那么,到底该买油车还是电车呢?这取决于你对汽车的定位。如果你仍然把车仅仅当作简单的代步工具,可能会觉得油车还有发展前途;但如果你把车看作是一个行驶中的大手机、数码大玩具,并且愿意两三年就置换一次,那么电车会更适合你。如今,手机行业已经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更换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因为新手机不断带来新功能、新体验,而且换机成本相对较低,厂商也推出了各种置换政策,旧手机使用两年后还能置换出70%的价格。汽车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作为体验型产品,油车在体验方面的优势较少。油车的体验主要集中在品牌带来的尊贵感上,但除此之外,就没有太多亮点了。真正喜欢听机械轰鸣声音的只是少数发烧友,大多数消费者更希望车辆行驶时静谧、平稳。

在安全性方面,真正的豪华等同于安全。如今,优秀的车辆配备了十几个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视觉辅助系统,底盘也从机械底盘升级为数字底盘。这些技术普及速度很快,比如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系统,并且将天神之眼C下放到6.98万的海鸥车型上。这意味着未来10万级别的车辆都将具备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可以预见,在未来两年内,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的车辆数量将超过不能自动驾驶的车辆,而这些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99%都会是电车。因为油车的动力总成无法像电车那样灵活地进行控制,无法满足智能驾驶所需的电力驱动和智能系统要求,其驱动系统已经落后。事实也证明,油改电的思路是错误的,BBA推出的油改电车型在市场上销量不佳,不仅中国消费者不买单,全球消费者都不认可。而中国在电池领域起步早,通过12年的补贴政策,已经取得了遥遥领先的优势,拥有庞大的自有市场和先进技术。

所以,我的建议是能买电车就买电车。只有通过实际体验,才能感受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像我的一位老板兼股东,他购买特斯拉Model X后,对马斯克和特斯拉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购买了大量特斯拉股票,获得了丰厚收益。不亲身体验,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其中的魅力和机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