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上海车展前夕,宝马集团以一场充满未来感的技术秀,向全球展现了其在电动化与数字化领域的突破决心。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在活动中多次强调 “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 的战略内核,揭示了宝马如何将中国市场从 “销售阵地” 升级为 “创新引擎” 的深层逻辑。
一、新世代概念车:本土化创新的集大成之作
本次车展上,三款 BMW 新世代概念车成为焦点。这些由宝马上海设计团队主导开发的车型,首次将东方美学哲学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
设计语言革新:摒弃传统豪华车的繁复线条,以 “极简曲面” 和 “光影雕塑” 理念打造流动车身,内饰则融入水墨意境的悬浮式中控设计;
技术集群突破:搭载全新电子电气架构 “超级大脑”,可实现毫秒级多任务处理,配合新一代电力驱动系统,续航里程较现款提升 40%;
本土化专属配置:针对中国消费者高频使用的智能座舱需求,首发智能超感座舱,整合鸿蒙生态系统,支持全场景语音交互与无缝跨设备联动。
齐普策透露,首批国产新世代车型将于 2026 年在沈阳工厂下线,实现 “从设计研发到生产交付” 的全链条本土化。
在技术落地层面,宝马正以 “开放协同” 策略加速创新变现:
人工智能领域:与阿里巴巴深化合作,将 AI 大语言模型植入车载系统,实现自然语义理解与个性化服务推荐;同时与华为联合开发车载鸿蒙应用生态,覆盖导航、娱乐、办公等多场景;
动力电池革新:作为宁德时代的长期合作伙伴,双方正共同推进大圆柱电池量产,该电池能量密度较传统方形电池提升 20%,且支持 8 分钟快充至 80%;
研发体系升级:宝马中国研发中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枢纽,现有 1200 名本土工程师主导智能驾驶、数字化体验等核心领域开发,年研发投入超 50 亿元人民币。
“中国速度的本质,是与本土伙伴的同频共振。” 齐普策强调,宝马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已从 “采购供应” 升级为 “联合定义未来”。
面对行业技术路线之争,宝马坚持 “以用户为中心” 的开放策略:
全动力形式覆盖:无论纯电、插混还是燃油车型,均同步搭载新世代技术成果,如智能超感座舱和 X 操作系统,让消费者自由选择适合的动力形式;
安全底线思维:斥资 15 亿元打造的驾驶模拟中心,可模拟全球 90% 以上的复杂路况,确保每项新技术经过超 10 万小时严苛测试;
传统价值坚守:在追求智能化的同时,强化车身刚性、底盘调校等 “机械素质”,数据显示,宝马车型的被动安全测试成绩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 18%。
齐普策指出,宝马的创新不是 “为技术而技术”,而是让用户 “敢用、会用、想用”。例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新增 “新手模式”,通过渐进式引导降低操作门槛,用户使用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3 倍。
“未来的豪华出行竞争,是生态体系的竞争。” 齐普策表示,宝马正从三个维度重构在华布局:
产业链深度整合:在沈阳建立全球首个 “碳中和” 整车工厂,实现 100% 绿电生产,同时带动本地供应链完成低碳转型;
用户生态运营:推出 “BMW Genius” 用户社区,整合充电、保险、二手车等服务,用户年活跃度较传统模式提升 220%;
人才本土化:计划未来三年将中国管理团队中本土高管占比提升至 70%,并在清华、同济等高校设立创新奖学金,培养跨学科人才。
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研发”,再到 “中国定义”,宝马正以齐普策提出的 “中国速度” 重新书写豪华车品牌的本土化范式。随着新世代车型的落地与生态联盟的深化,这家百年车企正在中国市场完成从 “参与者” 到 “引领者” 的角色蜕变,而其 “技术开放 + 本土深耕” 的双重策略,或将为全球车企提供破局新时代竞争的新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