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这步棋,妙啊!
咱先不说别的,小米这手机做得风生水起,现在又一头扎进造车这汪深水里,勇气可嘉!
SU7,好家伙,20万往上走的价,愣是卖成了“欠车王”,9个月18万辆的交付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高端市场算是站稳脚跟了,那接下来呢?
10万级市场这块肥肉,小米能不惦记吗?
别急,人家心里明镜似的。
现在这新能源汽车市场,拼的可不是光硬件,智能生态才是王道。
你看小米,先用SU7探探路,澎湃操作系统、800V快充,这些尖端玩意儿先在高端车型上练练手,等技术成熟了,成本降下来了,再下放到走量车型,这不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翻版嘛!
红米手机,大伙儿都知道,性价比之王。
那红米汽车呢?
估计也跑不了这个路子。
硬件上少赚点,生态上再找补回来,这买卖,精着呢!
据说2026年下半年就能跟大伙儿见面了,拭目以待吧!
不过话说回来,光指着红米一个牌子打天下也不行啊。
这不,YU7已经开始路测了,据说这车比SU7还猛,看来小米是想在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市场再下一城。
还有个大家伙,代号“昆仑”,据说是大型增程式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这胃口,不小啊!
产能这块,一直是小米的软肋。
虽然工厂里机器人不少,76秒就能造一辆车,但这交付周期,28到35周,这也太考验粉丝的耐心了。
要是红米汽车再一上市,这产能能不能跟上,真是个大问题。
10万级市场,那可是龙争虎斗。
哈弗H6、长安CS55,这些老江湖可不是吃素的。
特斯拉那款运动型多用途汽车也要改款了,这市场竞争,想想都头疼。
小米能不能杀出重围,还得看真本事。
内部的挑战也不小。
SU7卖得好是好事,但也暴露了交付能力的不足。
高端车型和走量车型,这产能怎么分配,是个考验管理层智慧的大难题。
还有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品牌定位。
小米一直强调科技感、智能化,这在年轻人中很吃香。
但10万级市场的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实用性和性价比。
红米汽车能不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至关重要。
再聊聊智能生态。
小米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生态链,手机、电视、智能家居,都能跟汽车联动起来。
但这生态能不能真正落地,给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还有待观察。
毕竟,画饼充饥的故事,大家听得太多了。
最后,别忘了售后服务。
这可是汽车行业的重中之重。
小米在这方面经验不足,能不能快速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口碑和品牌的长期发展。
小米造车,这条路还很长。
能不能走到最后,还得看他们能不能把这些难题一一化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小米,加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