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法溢价提车,这事儿大伙儿见怪不怪了吧?仿佛不添个二三十万,你都不好意思在茶水间说你盘了一台埃尔法。现如今,别克捯饬出个新MPV,轴距和三围都比埃尔法大一号,润格嘛,虽说还没官宣,但铁定比埃尔法接地气多了。于是乎,就冒出这么个带点黑色戏谑的景儿:囊中羞涩买不起埃尔法的,转头开始扒拉别克了。
这事儿细琢磨,挺有嚼头的,不是吗?照理说,车这玩意儿,要入就入自己心水的,甭管贵贱。可现实是,不少人砸锅卖铁搞一台埃尔法,图的或许不单是那份舒坦,还有一份里子。毕竟,在某些场合,开着埃尔法,就好似自带音响,气场都不一样了。
别克这回出手的MPV,明摆着是要截胡埃尔法的盘子。肚量更大,配置更高,扮相也更考究。厂家定是把门道摸透了,能掷重金买MPV的,对空间和舒适度是有执念的,但对价码也门儿清。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然而,考题也来了。就算别克这车再能打,能撼动埃尔法在MPV界的泰山北斗地位吗?我觉着悬。怎讲?因为埃尔法兜售的,不只是车,还是一种身份背书。就像LV的包包,你心知肚明它成本不高,可还是有人愿意一掷千金购入,图的就是那个logo。
从金主的角度来看,相中埃尔法,除了乘坐体感,更看重的是它带来的溢价。这种溢价,包括但不限于:商务场合的通行证、亲朋好友艳羡的眼神,甚或还有一种“我功成名就了”的自我催眠。这些东西,是别克一时半会儿很难克隆的。
当然,也有那么一撮人觉得,挥霍那么多银子买个MPV,纯粹是交智商税。空间宽敞,配置拉满,舒适性爆表,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仅仅是为了通勤,完全可以淘换个更实惠的车型。而且,埃尔法加价提车,更是让人觉得冤大头。
这种想法也没毛病。毕竟,每个人的消费观不一样。有人觉得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有人则觉得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不同的玩法。
从更深邃的角度来看,埃尔法的“封神”,其实也折射了我们社会的一种病症:对成功和财富的过度膜拜。好像只有占有了某些特定的物件,才能佐证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观,有时候会让人迷失自我,甚至滋生焦虑。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驾什么车”与“社会阶层”画等号时,是否忽略了更紧要的东西?比如,康健的身心、和睦的家庭关系、以及对生活的热忱。这些东西,是用金钱堆砌不出的。
归根结底,车不过是个代步工具,它不能定义你的人生剧本。倒不如与其追逐那些镜花水月的溢价,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精进自己、体贴家人上。
或许,有朝一日,当我们不再一味追捧名牌和豪车,而是更加珍视内在价值的时候,埃尔法的“神话”也就自然而然地谢幕了。而别克们,也能真正靠着硬实力,赢得市场的青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