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亲自“跑街”,蔚来转型背后藏何玄机?

电动汽车圈最近有点意思,蔚来掌门人李斌竟然亲自下场“跑街”了。这话怎么说?就是那个一直云端漫步的蔚来,这回也撸起袖子,开始面对面吆喝了。这波操作,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按理说,蔚来一贯是走精致路线,玩的是品牌调性。现在,创始人亲自登门拜访,销售员在小区门口支摊儿,这场景,怎么瞅都像是“自贬身价”。一个疑问油然而生:蔚来,这是闹哪样?

李斌亲自“跑街”,蔚来转型背后藏何玄机?-有驾

一部分人觉得,这简直是“金字招牌”的蒙尘。试想一下,一辆动辄几十万的座驾,销售人员穿着工服,在小区里派彩页,这阵仗,跟售楼处开盘有何区别?品牌溢价,不就这么稀释了吗?

但也有一拨人觉得,这才叫“下沉市场”。之前,蔚来总是高屋建瓴,仿佛只有特定客群才配拥有。现在,主动走出象牙塔,让更多人熟知,未尝不是一种跃迁。毕竟,好酒也怕巷子深,更何况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厮杀得如此惨烈。

李斌亲自“跑街”,蔚来转型背后藏何玄机?-有驾

李斌自己也放话了,要让销售“走出去”。瞧他,亲自给美的的方洪波、分众的江南春、京东的刘强东送车钥匙,这本身就是一次绝佳的示范效应。这三位大佬的背书,可比狂轰滥炸的广告更掷地有声。

这事儿背后,实则潜藏着更深层次的隐忧。去年岁末,蔚来内部启动了“FL5000”计划,每个销售每月握有5000块的经费,可以用来赠送小礼品、搞暖场活动,目标是从竞品那里虎口夺食。结果呢?银子没能顺利花出去。李斌坐不住了,直接指令销售“外拓”,将业绩与外拓数据捆绑在一起。

这个“外拓”,并非蜻蜓点水的扫楼。蔚来的销售会瞄准高档社区、科创园区,甚至在换电站里“守株待兔”,截流其他品牌的车主。他们还会开动自己的社交资源,比如邻里团购群、滑雪爱好者圈子,去挖掘潜在买家。

李斌亲自“跑街”,蔚来转型背后藏何玄机?-有驾

这种“肉搏战”的效果,目前来看,众说纷纭。有人感觉,这是在透支品牌信用,难以为继。但也有人坚信,这是提高市场渗透率的妙招,而且能够更精准地锁定目标用户。

归根结底,这反映了蔚来内部的如履薄冰。一方面,他们力求捍卫高端形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迫在眉睫的销量压力。线上舆论对蔚来也并不友善,各类“资金链告急”的传闻,让准客户临阵退缩。因此,他们才祭出了“外拓”这招,期望通过促膝长谈,化解负面认知。

李斌亲自“跑街”,蔚来转型背后藏何玄机?-有驾

当然,这桩事也暴露了蔚来的一些短板。举个例子,销售团队的绩效考评机制,过去过于看重订单数,造成内部“零和博弈”的局面。现在,蔚来试图扭转这种态势,将销售的积极性牵引到产品讲解和客户关怀上来。他们推行了“积分制”,让销售在每个环节都能有所斩获,而非只盯着最终的成交。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一个命题:品牌究竟为何物?是高不可攀的形象,还是实实在在的消费体验?

曾几何时,许多品牌都热衷于将自己塑造成高山仰止的姿态,仿佛唯有如此,才能彰显自身的价值。可时至今日,消费者愈发精明,他们更在意产品的品质和售后服务。倘若一个品牌只是徒有其表,而无法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体验,终将会被市场所抛弃。

李斌亲自“跑街”,蔚来转型背后藏何玄机?-有驾

蔚来此番“跑街”,或许正是一次醍醐灌顶。他们幡然醒悟,品牌不仅仅是广告投放和公关宣传,更是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联结。他们意欲通过这种方式,更贴近地洞悉用户的诉求,提供更暖心的服务。

毋庸置疑,这种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蔚来需要攻克诸多难关,例如如何拿捏品牌格调和销售业绩之间的平衡,如何激励销售队伍,如何在线上线下形成协同效应。但无论怎样,这种探索,至少是值得点赞的。

正如一位蔚来的资深销售所言,“当年几十万的电车都能靠(地推)卖出去,现在难道就不行了么?”这句话,或许能给予我们一些启迪。在这个新时代,品牌不能再孤芳自赏,更要走进人间烟火,理解他们,赋能他们。这才是真正的“用户至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