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的市场表现令人赞叹,因此大家对即将上市的享界S9寄予厚望。
然而,对于广受期待的享界S9,市场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冷淡。
数据表明,该车型上市24小时内仅接到2500个订单,表现十分糟糕。尽管许多人依旧抱有希望,结果三天后的总订单也仅为4800台。
与上市24小时订单就突破万台的腾势Z9相比,享界S9显得门可罗雀;与同品牌的问界M9相比,更显得黯淡无光。
这让人困惑,华为的神奇为何在享界S9上显得如此无力?
行业内部人士分享了他们的见解。
首先,他们认为华为推出纯电动车型的策略减弱了销量。这种策略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
从一方面来看,无论华为的哪一个系列,表现最好的总是增程版。
例如问界M9,无论是溢价还是销量,都远超奔驰大G。
遗憾的是,华为擅长的仅限于增程版。
而市场上想要推出增程车型的车企越来越多,如小米、阿维塔、智己等都在涌入这一领域。
然而,华为的纯电动车型尚无一款出色的产品。
因此,享界S9首发纯电版,旨在加强纯电品牌形象,对于销量并未有太多期望。
其次,既然如此,为何不同时推出增程版和纯电版呢?
这涉及到另一个方面,如果同时推出,那么只有一次市场关注的机会,而且纯电版很可能被增程版的光芒所掩盖。
但若分别推出,就能获得两次市场关注,互不干扰,更为合算。
考虑到车市变化迅速,一款车型要保持市场热度,就需要频繁更新换代,这可能会让老车主感到不满。
以近期极氪001一年三次改款为例,便可见一斑。
而由于纯电版和增程版本质上是两款不同的车,过三四个月后再次发布,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忧。
因此,为了推广纯电版的享界S9,牺牲一部分销量似乎在所难免。
接着,享界S9的市场定位极其混乱。
事实上,在与奇瑞合作的智界S7中已经存在这个问题。
到了享界S9,这一问题不仅未被解决,反而愈加严重。
首先,其目标客户群体不明确。
尽管其性能属于E级,价格也定在E级,却偏要标榜自己能与S级相媲美。
这种宣传策略明显是想复制问界M9的成功经验,试图让消费者感觉花E级的价格就能享受到S级的体验。
然而,享界S9真的只能达到E级的标准。
因此,当你以S级的标准来吹嘘,消费者抱着S级的期待去看这款5.1米的小型车,不失望才怪。
再来看配置与功能定位,同样令人困惑。
尽管这是一款售价40万的车,其起步配置仅有230千瓦的电机,与配备三电机的腾势Z9相比已经大为逊色。
如果这款车的定位是行政轿车,强调后座舒适即可,驾驶感受不那么重要,毕竟有司机驾驶。
然而,这款车却大力推广其智能驾驶功能,比如余大嘴和杨幂的最新广告就在强调这一点。
不论杨幂对汽车或智能驾驶了解多少,既然有司机,智能驾驶的重要性自然大打折扣。
如此这般,这种定位难免让人感到迷惑。
最后,他认为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被过高评估了。
华为的品牌的确强大,但在汽车行业中,它仍只是一个新兴力量。
如果认为它能支撑起高溢价,那就大错特错了。
即便是问界M9的成功,也仅仅是因为其价格仅为揽胜的一半。
与问界M5及问界M7的情况相比更加明显。
比如,为什么问界M5比M7还要贵?
因为M5定位豪车,意图通过高溢价和优质材料来吸引购买者,因此价格自然高昂,但市场反应却平平。
而问界M7则更加实在,采用了成本更低的麦弗逊悬挂,定价也比理想L7低5万,因此才能翻身。
所以,即使是华为,刚进入汽车领域就试图玩溢价游戏,显然是行不通的。
展望未来,形势似乎并不乐观。
当华为全力推动问界系列时,溢价策略就已经显得吃力。
现在华为一口气推出了“四界”系列,产量比奇瑞还要多。
最近,阿维塔投资引望,并在宣传中暗示只有自己才是华为的“真传”继承者。
引望其实就是华为车BU,也就是鸿蒙智行。
阿维塔投资了115亿,占了10%的股份,这说明它在华为车项目中具有不小的话语权。
但现在,华为有了五个“亲儿子”,享界S9在其中能排到什么位置呢?
总之,享界S9在市场定位上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且由于纯电动车市场规模本身就小,华为对这款车的期望可能并不高。
但不管怎样,华为显然高估了自身的品牌力,导致享界S9的性价比过低。
未来想要扭转局面,可能需要通过提升配置和推出增程版来实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