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陈阳在空荡荡的展厅里来回踱步,手机屏幕的光映在他发青的眼圈上——后台显示那台准新车龄的宝马X3已经积压了87天,每天产生的资金成本相当于倒贴两顿火锅钱。
这是2023年开春的场景。这个从二手车评估师转型创业的90后,在重庆汽博中心租下300平展厅时,绝没想到自己会栽在最熟悉的定价环节。
转机出现在接入省赚系统的第18天。
当他把那台滞留的宝马X3录入系统时,后台突然弹出红色预警:「川渝地区同款车型库存超载37%,建议向鄂西地区调拨」。更让他惊讶的是,系统给出的「竞争力价格」比他心理预期低1.2万,但标注了「全景天窗+哈曼卡顿音响组合在目标区域溢价空间达14%」。
「当时手都在抖,这价格卖出去连整备费都挣不回来。」陈阳回忆道。但三天后,系统推送的跨区域竞拍中,这辆车被湖北十堰的车商加价8%拍走,加上省赚的物流补贴,最终利润反而比本地成交高出5000元。
省赚二手车给他上了三堂转型课:
第一课:定价不是玄学,是地理经济学
展厅里那批总被嫌弃「空间小」的两厢车,经系统扫描发现:珠三角地区25-35岁女性用户对其好评率超82%。陈阳团队按照省赚推送的「区域偏好清单」,给POLO加装CarPlay模块、给飞度换上粉色座椅套,配合「新手女司机避坑指南」短视频,7台滞销车在广州番禺直播间半小时售罄。
第二课:流量密码藏在零件缝隙里
销售主管小唐举着内窥镜探进发动机舱的短视频,原本只想展示车况透明,却因「带粉丝看懂二手车商验车套路」的真诚解说,单条播放破300万。当晚转化出9个到店预约。「现在我们拍车辆瑕疵比拍完美车况更吸粉。」小唐晃着刚拆下来的轮胎笑道。
第三课:库存不是成本,是流动的数据包
展厅西北角的停车位最近改造成了咖啡吧——腾出空间接入7台特斯拉和比亚迪。现在他的库存周转从行业平均的57天压缩到9天,资金利用率提升3倍。
这场转型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上个月:
那台曾被陈阳视为烫手山芋的Model Y,经省赚残值模型测算出「长三角市场对该车电池健康度敏感度低于预期」,他大胆以低于市场价5%收购,最终通过省赚的「新能源专属拍卖场」溢价11%出手。「系统甚至告诉我,这车的轮毂样式在杭州能多卖3000块。」他指着后台的「区域美学溢价指数」说道。
站在装修改造的展厅里,陈阳的电脑屏保换成了省赚后台的实时热力图:「以前觉得车商核心竞争力是收车眼光,现在才发现,能听懂数据语言的人才能破局。」他身后,那面曾经写满手写价签的白板,如今跳动着各色城市坐标和动态价格曲线,像极了二手车行业的未来图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