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的操作,真是让人如坠五里雾中。
烨GT,这名字,乍一听,高端大气上档次;仔细一琢磨,味同嚼蜡。
东风本田S7、广汽本田P7的旧瓶,灌上“GT”的新酒,就想在上海车展上惊艳亮相?
未免太小瞧消费者了。
一个平台,三个名字,这如意算盘打得,怕是连掩耳盗铃的掩饰都懒得做了。
真当消费者是“黔驴技穷”的驴,只能任其摆布?
再看这烨GT概念车,宁德时代的电池,华为的座舱,科大讯飞的语音……拼凑的痕迹,比“东施效颦”还明显。
本田自己的核心技术呢?
莫非像“桃花源记”里描述的那样,躲进了某个世外桃源?
华丽的外观,精致的内饰,若是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撑,就好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汽车的灵魂,在于澎湃的动力、稳定的底盘、精准的操控,而非堆砌的电子配置。
与特斯拉、比亚迪的潜心研发、技术创新相比,本田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如同“守株待兔”般被动。
固守过去的辉煌,用“新瓶装旧酒”的套路敷衍消费者,这条路,又能走多远?
诚然,有人会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但这种短视的行为,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权益,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竭泽而渔”的后果,最终只会是“自食恶果”。
与其沉迷于营销的虚幻泡沫,不如潜心钻研技术,拿出像样的产品。
与其在概念车上玩弄花哨,不如专注于量产车的品质和价格。
消费者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价值,而不是空中楼阁般的概念。
汽车行业的竞争,是技术的角逐,是创新的较量。
与其玩弄文字游戏,不如拿出“真金不怕火炼”的勇气和实力。
别让“烨GT”沦为笑柄,别让中国消费者再次心寒。
全部评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