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型SUV先别急买,三月份投诉榜新鲜出炉,理想L9排名第一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提车三天,优惠两万,销售头像是灰的,我都不敢点开!- 这句话最近在各大车友群里刷屏了,评论区全是-天台组队+1--韭菜编号007报道-之类的吐槽,简直大型车主哭惨现场。

到底咋回事? 3月中大型SUV投诉榜一出炉,大家全炸了:理想L9以132条投诉荣登榜首,深蓝S7维权群都500人大关了,连丰田普拉多这尊-开不坏的神车-都因为仪表台暴晒开裂被18位车主联名投诉,这届车主太难了!

上周乘联会还在喜滋滋地宣布一季度中大型SUV销量同比增长12%,转头车质网的数据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投诉量同比激增43%!更扎心的是,投诉榜前十里,60%的车型销量环比都下滑了,反倒是投诉量只有个位数的福特探险者,3月销量逆势破4000。

这波操作像极了二手车贩子擦得锃亮的里程表,销售在展厅里吹得天花乱坠,维修师傅却对宝马X5渗油、奥迪Q8系统死机的毛病门儿清。

在杭州某理想交付中心,车主王先生给小编看了他的行车记录仪:开了NOA的L9在高架上突然急刹,后车差点追尾。

-这哪是自动驾驶,妥妥的马路杀手!- 第三方检测机构也证实了王先生的说法,数据显示L9的AEB误触发率高达0.7次-百公里,是行业平均值的2.3倍!更气人的是车企的-神回复-:理想客服对降价补偿的诉求表示-市场行为请理解-,丰田4S店给仪表台开裂的车主支招-停地库可延缓老化-,这都什么迷惑发言?简直把消费者当猴耍!

说到底,这波乱象的根源还是在于原材料价格暴跌。

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50万-吨跌到现在不到10万-吨,70度电池包成本直接降了2万多。

这本来是好事,结果被某些车企玩成了价格战。

就拿深蓝S7来说,3月官降2万后,二手车残值直接跳水15%,二手车平台甚至暂停了这车的估价服务。

中大型SUV先别急买,三月份投诉榜新鲜出炉,理想L9排名第一-有驾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玩法,只会让老车主哭晕在厕所,新车主持续观望,最后变成-越降价越难卖-的死循环。

长三角某零部件厂的工程师偷偷告诉小编:-新势力为了抢上市,从设计冻结到SOP(量产)恨不得压缩到18个月,传统车企好歹也要28个月。

- 这-赶工期-的模式就是埋雷啊!某品牌为了抢先上市,路试次数砍半;另一家车企的域控制器软件恨不得一周更新两次,底层代码乱成一锅粥。

反观投诉量个位数的探险者,研发周期长达42个月,高原极寒测试就跑了12万公里。

现在行业都流行-PPT造车-+-微博维权-,反倒是那些坚持-慢工出细活-的企业成了赢家。

面对这乱象,工信部终于出手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车企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档案,以后-偷工减料-没那么容易了,质量纠纷也有据可查。

与其让消费者在投诉平台用脚投票,不如建立车企质量保证金制度,按销售额2%计提,专门用来解决批量质量问题。

北京的李女士在翻投诉平台的时候发现,理想L9的132条投诉里,47%是关于智能系统的,31%是关于价格的。

-看来以后买车不能光看碰撞测试,还得研究企业财报里的研发费用占比。

中大型SUV先别急买,三月份投诉榜新鲜出炉,理想L9排名第一-有驾

-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了,中汽研的数据也显示,研发投入占比超过8%的车企,产品投诉量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消费者不再只盯着参数,更关注质量,就像买房不光看样板间,还得查开发商的底细。

站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看着展厅里摩肩接踵的看车人群,小编想起了特斯拉2018年产能地狱时马斯克睡工厂的故事。

中国车市现在需要的也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

当某新势力高管拍出2亿专项质量基金,当某品牌宣布为降价前车主补差价时,我们看到了乱象背后的希望。

毕竟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来不缺弯道超车的野心,缺的是对造车初心的敬畏。

最后再给大家一个彩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汽车投诉热力地图-已经更新到3月了!长三角地区智能系统投诉最多,珠三角地区三电系统问题突出,京津冀消费者对价格波动最敏感。

这可是用真金白银投票出来的数据,比任何广告都靠谱!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