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上,理想L9车主摸着比亚迪秦PLUSDM-i的方向盘直摇头:"这车跑高速咋还烧油发电?"旁边的网约车司机翻白眼:"您那车够我买三台了,装啥大尾巴狼!"这场面活脱脱就是新能源车市的分水岭——中高端玩增程,低端搞插混,车企的"双标"套路早被摸得门儿清。
中高端车抱团增程不是没道理。这帮金主爸爸要的是丝滑静谧的纯电体验,发动机介入时的"突突"声在他们耳朵里堪比指甲划黑板。理想L9把增程器藏得比小三还隐蔽,跑起来图书馆级静音,车主哪管它高速油耗飙到7.6L?毕竟人家加油从来不看价格牌。反观插混车,发动机直驱时的震动能把车载香薰震成散装香水,这体验放在30万+市场纯属自杀。
低端车死磕插混更是生存智慧。网约车师傅掐指一算:插混车馈电油耗4.6L,比燃油车省出两包烟钱,充电桩排队?不存在的!人家宁可把快充时间拿来刷短视频。更阴险的是车企算盘——插混结构复杂正好抬门槛,五菱们靠着专利壁垒把后来者挡在门外,不像增程技术买个发电机就能攒车。
这波技术"双标"背后藏着车企的阳谋。高端市场玩增程省下的变速箱成本,转头就给装上电吸门和冰箱彩电,毛利率直逼白酒行业。低端市场拿插混当护城河,既能吃政策补贴又能收割燃油车用户,去年插混车型均价压到12万,比纯电车还便宜个保险钱。
最绝的是政策套利。增程车顶着"新能源"帽子进城不限号,电池度数刚好卡着补贴线;插混车挂着绿牌还能加便宜油,网约车公司报税时笑得合不拢嘴。有供应链老板爆料:同一款增程器的采购价,高端品牌比低端品牌贵40%,"品牌溢价"四个字被玩得明明白白。
这场技术分层的终极赢家怕是消费者。要面子选增程,要里子选插混,只是苦了那些咬牙上增程的中产——跑趟海南发现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比茅台专卖店还多,敢情多花的十万块就买了个心理安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