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你说这年头置办个“铁驴”,是不是得先扒拉扒拉政策风向?赶巧,工信部前些日子出了份“花名册”,说是添置某些“绿牌”车能免掉“过路费”。乍一看,嘿,这敢情好,朝廷鼓励咱绿色出行,省银子!可仔细一瞅那“芳名录”,嚯,纯电的占了半壁江山,插混的也就十来款,能耗低的汽油车,寥寥无几。这数字一摆出来,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你寻思,为啥纯电和插混这么吃香?这背后,门道肯定不少。明面上,国家力推“清洁能源”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减排嘛,谁都晓得要紧。暗地里,车企也得跟着指挥棒转,铆足了劲儿往“电车道”上靠。毕竟,谁会跟“孔方兄”过不去呢?
可槽点也来了。这“新能源”仨字,现在是不是有点被叫卖过度了?咱老百姓买车,图个啥?图个脚力好,图个省心,图个皮实。但现在市面上有些“电耗子”,里程焦虑、充电难、电池“早衰”,各种幺蛾子层出不穷。你以为省了“过路费”,搞不好回头在别处要大出血。
更闹心的是,你掂量掂量那些能享受优惠政策的车型,有几款是真正为老百姓量身定做的“家用车”?不少都是身价不菲的“金疙瘩”。这政策的初衷是鼓励环保,但真要落到实处,会不会变成“富人更省钱”的戏码?
兴许有人会说,技术精进总有个过程,电车的问题会慢慢摆平的。这话倒也没错,但遮不住眼下存在的问题。再说了,当我们把眼光都放在纯电和插混上时,是不是冷落了其他选项?譬如,能耗低的汽油车,它们在技术上也在精益求精,也在尽力减少排放。凭啥对它们的支持力度就这么小呢?难不成非得“一刀切”地只认“电老虎”?
说起来,对于电车,一直都有不同的调调。有人觉得它是未来趋势,有人觉得它现在还不够火候,甚至有人觉得它就是个“伪君子”。你看,电池的制造、回收,都会带来环境污染。再者,如果电力来源还是以煤炭为主,那所谓的“零排放”是不是就有点掩耳盗铃?
再想想,这政策的操盘手,车企,消费者,他们各自打的算盘是什么?操盘手想推动产业升级,实现“蓝天白云”; 车企想抓住机会,扩张市场份额; 消费者想淘到物美价廉的宝贝,既省油又好开。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说白了,这事儿不能光看表面功夫。免购置税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真正得到甜头,要让环保见真章,而不是变成一场资本的盛宴。
就像小时候,爹妈说吃糖对牙不好,但还是会悄悄塞给我一颗。现在想想,那颗糖甜不甜,或许不是顶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想让我开怀的那份心意。同样的,电车好不好,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国家想让咱老百姓日子更红火的那份初心。但这份初心,得真正落地才行。不然,再多的优惠政策,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