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裤子放屁”的增程车,怎么突然成了香饽饽?
五年前,你要是说增程车能火,估计不少人会笑你外行。
那时候,增程技术被贴满了标签——“落后”“过渡”“不伦不类”,甚至被戏称为“脱裤子放屁”,明明能直接烧油,非要先发电再驱动,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可如今,理想卖断货,零跑销量翻倍,连小鹏都悄悄把增程技术提上战略日程。
这玩意儿怎么就突然翻身了?
技术不新,但时机对了
增程车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十几年前,雪佛兰就搞过一款叫“沃蓝达”的车,电池没电了就用发动机发电,听着是不是和现在的增程车一模一样?
后来日产、广汽、宝马都试过,结果全都没掀起什么水花。
那时候的增程车,电池小得可怜,纯电续航几十公里,稍微跑远点就得烧油,油耗还不低。
消费者一算账:电不够用,油也不省,保养还麻烦,图啥?
不如直接买燃油车。
说白了,不是技术不行,是时机不对。
那时候的电池技术拉胯,发动机和电机配合得像两个吵架的夫妻,一个嫌另一个拖后腿,用户体验自然好不到哪去。
再加上燃油车如日中天,谁愿意冒险买这种“半电半油”的怪胎?
理想干了件聪明事
增程车能翻身,得给理想记一功。
它干了一件特别简单但特别有效的事——把电池搞大点。
以前的增程车,电池小得可怜,纯电续航六七十公里,日常通勤都不够用。
理想直接怼上大电池,纯电续航干到200公里以上,城里开基本不用烧油,长途才用发动机发电。
这样一来,用户体验立马不一样了。
但这还不是关键。
真正让增程车火起来的,是它把车做成了“移动的家”。
过去,车企总爱吹什么“驾驶质感”“品牌调性”,可普通家庭要的是啥?
空间大、坐着舒服、配置齐全。
理想直接把过去豪车才有的东西,全塞进了一台家用SUV里——大空间、航空座椅、后排大屏、冷暖冰箱,甚至连电动腿托都安排上。
你说这技术有多先进?
其实没有,但它就是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
增程车的“土味成功学”
增程车的成功,有点像“土味逆袭”。
它没在技术上搞什么惊天动地的突破,而是把现有的东西组合得恰到好处。
就像二维码,技术本身没啥稀奇,但放在移动支付上就成了改变生活的神器。
增程车也是这个道理,发动机、电机、电池都是成熟技术,但组合起来,却成了家庭用户的最爱。
有人说增程车是“过渡产品”,这话没错,但它过渡得特别舒服。
纯电车有续航焦虑,燃油车油耗高,增程车正好卡在中间——城里用电,长途用油,两不耽误。
尤其是对中国家庭来说,一台车得兼顾日常通勤、周末郊游、节假日回老家,增程车恰恰满足了这种“既要又要”的需求。
市场的选择,从来不讲道理
技术派可能看不上增程车,觉得它不够纯粹,但市场从来不讲道理,消费者用钱包投票。
理想卖得好,不是因为技术多牛,而是因为它摸准了家庭用户的脾气。
你说增程是“脱裤子放屁”?
可消费者觉得,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脱裤子放屁也行。
说到底,技术再先进,不如用得巧。
(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