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混动,插混和增程到底谁才是真香?看看比亚迪你就知道了

混动技术这几年都快被车企玩出花了,但普通消费者一打开配置表,满眼的“插混”、“增程”、“油混”直接能把人看懵,都是混动,到底谁在玩概念,谁在搞革命?今天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参数,直接拿市面上最火的两大流派(插混和增程)开刀,再搬出比亚迪DM-i这个“混动卷王”,看看到底谁才是真·技术流。

同样是混动,插混和增程到底谁才是真香?看看比亚迪你就知道了-有驾

先科普个冷知识:增程式混动其实是个“古董”。早在一百多年前,保时捷老爷子就造过烧油发电、电机驱动的车,后来因为内燃机技术突飞猛进才被淘汰。如今理想、问界们把这套技术重新包装成“智能增程”,本质上还是让发动机当“充电宝”,甭管车速多少,发动机只管发电,驱动全靠电机。

同样是混动,插混和增程到底谁才是真香?看看比亚迪你就知道了-有驾

听起来挺美好对吧?市区低速确实安静平顺,但一上高速就露馅了。发动机发的电要经过“油→电→动能”两次转化,能量损耗比直接烧油驱动还高。这就好比吃火锅非要先煮成汤再涮肉,折腾半天热量全散空气里了。更尴尬的是,某些增程车跑高速时油耗直奔8L/百公里,比燃油车还费油,纯属“脱裤子放电”。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杠:那插混技术又强在哪?别急,咱们直接请出今天的主角,比亚迪DM-i。这玩意儿最狠的地方在于,它把“什么时候烧油,什么时候用电”玩成了数学题。

同样是混动,插混和增程到底谁才是真香?看看比亚迪你就知道了-有驾

开过DM-i的人都知道,这车根本不像传统插混那样“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哪怕你从来不充电,它也能靠那台热效率43.04%的骁云发动机(全球量产最高,不服来战)在高效区间疯狂发电,市区99%的时间纯电驱动,发动机直接“躺平”。上了高速?发动机立刻切换直驱模式,省去发电的中间商赚差价。这套组合拳下来,秦PLUS DM-i亏电油耗能干到3.8L/百公里,满油满电能跑1245公里,从北京一口气开到上海服务区都不用加油,服务区充电桩排队?不存在的。

更绝的是DM-i的“精分模式”:EV纯电、HEV串联、HEV并联、发动机直驱四种状态无缝切换,比川剧变脸还快。你在地板油超车时,电机和发动机同时发力,7秒破百的推背感直接教燃油车做人;堵在晚高峰时又秒变纯电车,连发动机震动都感受不到。这种“精分”背后,是比亚迪搞了十年的EHS电混系统,双电机+单挡直驱+油冷技术,传动效率高达97.5%,比传统变速箱少了至少10%的能量损耗。

同样是混动,插混和增程到底谁才是真香?看看比亚迪你就知道了-有驾

说到这儿,肯定有杠精要提电池安全。毕竟某品牌电动车起火的视频还在B站挂着呢。但比亚迪直接甩出王炸:DM-i全系标配刀片电池。这玩意儿当年硬刚针刺测试,被钢针捅穿都不冒烟不起火,直接把“自燃”这个词踢出了新能源词典。

同样是混动,插混和增程到底谁才是真香?看看比亚迪你就知道了-有驾

更骚的操作是DM-i的“脉冲自加热”技术。冬天电池怕冷?传统车企用“暖宝宝”式加热,效率低还耗电。比亚迪直接让电池自己“蹦迪”,通过高频脉冲让锂离子运动生热,加热速度提升20%,能耗还减半。零下30度的黑龙江老铁实测,满电续航居然只打八折,这要换成某些增程车,怕是要缩水一半。

同样是混动,插混和增程到底谁才是真香?看看比亚迪你就知道了-有驾

技术吹得再天花乱坠,销量才是硬道理。去年比亚迪靠DM-i车型单月狂卖3万多台,直接把卡罗拉双擎、雷凌混动这些日系老炮儿干懵了。为啥?价格屠夫啊!秦PLUS DM-i起售价10.78万,比同级燃油车还便宜,绿牌免税+百公里成本不到30块钱,网约车司机看了直呼“真香”。

同样是混动,插混和增程到底谁才是真香?看看比亚迪你就知道了-有驾

反观某些增程车,打着“高端”旗号卖到30万+,实际跑高速油耗比汉兰达还高。更离谱的是,某车主群里天天讨论怎么关掉增程器噪音,花三十多万买个车,还得手动调教NVH,这体验属实抽象。

同样是混动,插混和增程到底谁才是真香?看看比亚迪你就知道了-有驾

说到底,混动技术的终极目标不该是让消费者为概念买单,而是实打实地降低用车成本。比亚迪DM-i最颠覆的地方,在于它把插混技术的门槛打到了燃油车价位。过去大家觉得混动=贵两三万,现在DM-i直接告诉你:我跟燃油车同价,还能省油、免购置税、送绿牌,这是赤裸裸的降维打击。

当然,DM-i也不是完美无缺。比如汉DM-i的加速被吐槽“太佛系”,底盘滤震偏硬,但这些缺点在每月省下的几百块油费面前,反而成了“幸福的烦恼”。毕竟对于大多数打工人来说,省下来的真金白银,比键盘车神嘴里的“驾驶乐趣”实在多了。

同样是混动,插混和增程到底谁才是真香?看看比亚迪你就知道了-有驾

混动技术的战争,本质上是对用户痛点的精准狙击。增程式用简单的结构换来了短期的体验提升,却埋下了高速能耗的雷;而DM-i这种插混技术,靠着“以电为主,油为辅”的底层逻辑,真正实现了全场景高效。

(本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任何厂商无利益关联。部分技术细节参考公开资料,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看完这篇,你站插混还是增程?评论区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