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了比亚迪的一台国民级神车——宋PLUS。 从 2021 年 3 月上市到 2024 年 7 月,累计卖了 100 万辆。 平均每一天卖 818 辆,成为国产品牌首个最快达成百万销量的新能源 SUV。 对于新能源汽车界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如果把这个成绩放到燃油车界是什么概念? 同样是卖了 100 万辆的 SUV。 哈弗 H6、吉利博越分别用了 8 年和 4 年,即便是过去最畅销的本田 CR-V、大众途观,也要 5~10 年的时间。 产品力即魔法,这是比亚迪宋 PLUS 最快刷新 100 万辆的信条。 本质上来说,宋 PLUS 之于比亚迪,就像问界 M7 之于鸿蒙智行。 以 2023 年数据为例,比亚迪全年卖了 302.44 万辆;其中,宋 PLUS 贡献了 15% 的份额(42.7 万辆),而同期的比亚迪在售车型高达 30 款。 今年上半年,宋 PLUS 卖了 17.8 万辆,仅次于 SUV 市场头号玩家 Model Y 的 20.8 万辆,位居紧凑级 SUV 市场第一。 打造爆款车型,已经成为车企卷赢市场的重要砝码。 汽车圈流行一个逻辑:月销量过万能赚钱、月销过五千打平成本、月销低于五千就是赔钱。 哈弗 H6 畅销 10 年,让长城汽车获利颇丰。 2015 年,长城汽车净利润达到 80 亿元,单车利润超过 1 万元,同年的长安在销量上比长城多了 10 万辆,净利润却不到 5 亿元。 月均接近 3 万辆的宋 PLUS,明显同样是属于躺着赚钱的车型。 粗略算了一下,按照比亚迪近三年单车净利润平均 0.8 万元为例,宋 PLUS 这 3 年累计 100 万辆的销量,至少给比亚迪带来了 80 亿元的收入。 作为参考,2023 年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和理想的净利润,分别为 113.28 亿元、70.2 亿元和为 118.1 亿元。 在赚钱能力这一点上,宋 PLUS 往小了说是闷声发大财、薄利多销,往大了说一款车型都能顶得上一个品牌了。 每一代热销车的属性和轨迹都是相似的:满足大多数人的用车需求。 比亚迪宋 PLUS 的爆款神迹也不例外。 一是选对赛道。 2023 年,紧凑型 SUV 累计销量为 540.9 万辆,占整个 SUV 市场的 52.1%,这也是仅次于 A 级轿车的第二大细分市场。 具体到新能源市场,2023 年紧凑型新能源 SUV 销量超过 120 万辆,宋 PLUS 同期销量为 39 万辆,市场占比 30% 以上。 二是靠低油耗、平顺性和大空间直击目标用户的痛点。 大部分刚需型消费者都需要一辆价格实惠、省钱耐用的小车,这正是宋 PLUS 最核心的目标群体。 在宋 PLUS 上市之前,紧凑级 SUV 霸主哈弗 H6 的打法是,用更大的动力带宽和轴距,以及从使用场景、人群需求出发的产品方式,替代燃油车从动力定义车型大小的传统思路,这是一种被验证过的新模式。 不过,凭借可油可电、以电为主,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插混技术,宋 PLUS DM-i 成功取代了哈弗 H6 的销冠位置。 综合各网站上车主对宋 PLUS DM-i 的评价来看,优点基本集中在了油耗低、配置丰富、续航里程长等方面。 三是精准的刀法。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宋 Plus DM-i 在油耗上与同级的东风本田 CR-V 混动版接近,价格比 CR-V 燃油版还便宜 3 万。 这是宋 PLUS 打破合资品牌,最后一道防线的关键。 在宋 PLUS 的用户眼里,12.98 万元的价格就是神,但如果涨价了,市面上还有哈弗枭龙 MAX、吉利银河 L7、长安深蓝 S7 和零跑 C11 等车型可以选择。 每一代热销车都有自己独特的卖点,宋 PLUS 真正的杀手锏在于性价比的诱惑,没有特别的智能化优势,却能在价格、配置、空间、用车成本等方面满足到更多的人。 从整体的定价策略看,宋 PLUS 这三年的变化,更像是一种攻守平衡。(图二) 在初期阶段,宋 PLUS 为了打破合资品牌的市场垄断,更多是主动进攻的打法。 15.48 万元的价格、4.4L 的亏电油耗,抓住了消费者对于电车诉求的核心,用尽可能低的成本,买一辆同时具有尝鲜和实用属性的代步工具。 在中期阶段,不到 13 万块钱的宋 PLUS 让国人享受到了真正的「油电同价」,并且把紧凑型 SUV 的「定价权」握在手里。 通常情况下,主流合资车企紧凑型 SUV 的定价范围在 17~20 万元之间,但面对宋 PLUS 和自主品牌的杀伤力,多家合资车企的产品已经跌破 15 万元底线。 比亚迪宋 PLUS 的头等大事,是守住自身基本盘的前提下,进一步抢夺燃油车市场份额,而提升产品力是比亚迪最有效的手段。 新款宋 PLUS 最大的卖点是升级了 DM5.0 插电混动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仅 3.9L,满油满电综合里程达 1500km。 用比亚迪汽车海洋网总经理张卓的话来说,同样都是一年跑 2 万公里的车,新款宋 PLUS 能比燃油车能省 7728 元。 所以,技术和配置(四连杆)的下放,是宋 PLUS 现阶段的杀手锏技能。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市面上开始出现以「宋」为单位来衡量销量的计算方式。 比如 7 月份宋家族(宋 Pro、宋 L、宋 PLUS)的销量为 65256 辆,相当于一「宋」等于 6.5 万辆,一「宋」等于理想(5.1)+小鹏(1.1)+阿维塔(0.3),一「宋」等于鸿蒙智行(4.4)+蔚来(2)。 有一个疑问是:2024 年,一「宋」会不会等于一个新势力? #新能源大牛说##比亚迪宋plus##比亚迪宋家族双王炸#
梳理了比亚迪的一台国民级神车——宋PLUS。 从 2021 年 3 月上市到 2024 年 7 月,累计卖了 100 万辆。 平均每一天卖 818 辆,成为国产品牌首个最快达成百万销量的新能源 SUV。 对于新能源汽车界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如果把这个成绩放到燃油车界是什么概念? 同样是卖了 100 万辆的 SUV。 哈弗 H6、吉利博越分别用了 8 年和 4 年,即便是过去最畅销的本田 CR-V、大众途观,也要 5~10 年的时间。 产品力即魔法,这是比亚迪宋 PLUS 最快刷新 100 万辆的信条。 本质上来说,宋 PLUS 之于比亚迪,就像问界 M7 之于鸿蒙智行。 以 2023 年数据为例,比亚迪全年卖了 302.44 万辆;其中,宋 PLUS 贡献了 15% 的份额(42.7 万辆),而同期的比亚迪在售车型高达 30 款。 今年上半年,宋 PLUS 卖了 17.8 万辆,仅次于 SUV 市场头号玩家 Model Y 的 20.8 万辆,位居紧凑级 SUV 市场第一。 打造爆款车型,已经成为车企卷赢市场的重要砝码。 汽车圈流行一个逻辑:月销量过万能赚钱、月销过五千打平成本、月销低于五千就是赔钱。 哈弗 H6 畅销 10 年,让长城汽车获利颇丰。 2015 年,长城汽车净利润达到 80 亿元,单车利润超过 1 万元,同年的长安在销量上比长城多了 10 万辆,净利润却不到 5 亿元。 月均接近 3 万辆的宋 PLUS,明显同样是属于躺着赚钱的车型。 粗略算了一下,按照比亚迪近三年单车净利润平均 0.8 万元为例,宋 PLUS 这 3 年累计 100 万辆的销量,至少给比亚迪带来了 80 亿元的收入。 作为参考,2023 年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和理想的净利润,分别为 113.28 亿元、70.2 亿元和为 118.1 亿元。 在赚钱能力这一点上,宋 PLUS 往小了说是闷声发大财、薄利多销,往大了说一款车型都能顶得上一个品牌了。 每一代热销车的属性和轨迹都是相似的:满足大多数人的用车需求。 比亚迪宋 PLUS 的爆款神迹也不例外。 一是选对赛道。 2023 年,紧凑型 SUV 累计销量为 540.9 万辆,占整个 SUV 市场的 52.1%,这也是仅次于 A 级轿车的第二大细分市场。 具体到新能源市场,2023 年紧凑型新能源 SUV 销量超过 120 万辆,宋 PLUS 同期销量为 39 万辆,市场占比 30% 以上。 二是靠低油耗、平顺性和大空间直击目标用户的痛点。 大部分刚需型消费者都需要一辆价格实惠、省钱耐用的小车,这正是宋 PLUS 最核心的目标群体。 在宋 PLUS 上市之前,紧凑级 SUV 霸主哈弗 H6 的打法是,用更大的动力带宽和轴距,以及从使用场景、人群需求出发的产品方式,替代燃油车从动力定义车型大小的传统思路,这是一
0
热门推荐
00:39
康波提前剧透赛力斯智能安全发布会,这是跟余承东学的吗?
11:20
穷游小伙抛下妻儿回国挣钱养家,发现爱车惨遭破坏,尽是遇些奇葩
00:55
一直单身狗,开乐道L60从广东到吉林!看看这个乐道L60有多能装!
02:45
后轮转向+全主动悬架的岚图测试车,会反向压弯的悬架有点厉害!
08:21
国产骄傲?还是智商税?试驾firefly萤火虫
01:17
仰望U8原地掉头体验 路人震惊了?
07:57
比亚迪又整新花活!方程豹钛3连自己人都卷?!
弯梁车安全警示:这些“致命缺点”车主必须知道!
01:33
都在说一台领克900=理想L9+MEGA?那领克900凭什么?
05:01
乌尼莫克4023固定床
加载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