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7月5日早上七点不到,白云区麦架镇麦架村罗家寨水库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项目现场,管理员李静已经开始当天的第一次巡库了。在罗家寨水库的一角,20个工程化生态循环养殖槽并列排开,七八个推水风机(增氧风机)正呼呼运作、水花翻腾。李静沿路一边投料一边查看鱼群状况及周边设施运行情况。
“我们这个项目很智慧,一天只巡早晚两回。项目配置了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光伏发电以及尾水处理区,每条养殖槽、每台推水风机(增氧风机)的运行情况都是联网到系统的,有什么问题控制中心会自动报警。”李静巡库之后,走到管理控制中心,一边在养殖自动化控制平台上进行操作演示,一边介绍。
“现在从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养殖区的15号槽体温度为21.63℃,溶解氧含量为9.208毫克每升,这是符合要求的,所以设备显示为绿色。如果溶氧量降到3毫克每升以下,平台系统就会报警,显示红色,并自动启动增氧设备,加快推水风机运行。”李静说,因此,平时项目现场只有2名管理人员轮班巡库,得益于智慧生态管理系统,该项目的运行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该项目所在地麦架村位于麦架镇中心,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775户村民。全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44亩、林地689亩、闲置水库水域面积120亩。
麦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仲洪祥介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处于城郊地带的麦架村也在积极谋求发展。在发展产业项目过程中,如何做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兼顾,既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又充分利用盘活闲置水库、林地等生态资源,带动村民增收?这是麦架村村“两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去年以来,在白云区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麦架镇、麦架村与市农投旗下贵州省黔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积极对接交流,并邀请企业到村实地考察。最终,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洽谈,双方达成合作意向,由麦架村以“村集体+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成立以村集体控股的贵阳市黔粒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龙头国企贵州省黔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麦架村辖区闲置的罗家寨水库及周边资源,发展智慧生态渔业项目,助力麦架村乡村振兴、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贵州省黔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不仅在管理上实现智慧化,还特别注重生态保护。“鱼苗投放以来,我们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项目水质监测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值均符合二级标准限值。在开发项目助推乡村振兴的同时,坚决保护好绿水青山。”该负责人说。
“智慧生态渔业项目也是我们村探索村集体经济‘1+1’发展方式实施的首个项目,采取‘村集体+企业+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负责项目管理运营、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更专业更放心。”仲洪祥说,目前,项目已建立生态养殖糟20条,投放鱼苗30万尾,亩产效益高。项目进展顺利的话,预计可年产鲈鱼30万斤,产值约400万元,村集体经济明年初可增收约50万元。
“我们还打算以这个智慧生态渔业项目为依托,带动周边樱桃、草莓产业发展,发展集活鱼销售、垂钓休闲、烧烤野营、赏花观光、采摘体验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都市田园旅游,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仲洪祥说。
这只是白云区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白云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推动环保,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同时,充分用好生态资源,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推进生态效益好、亩产效益高、发展后劲足的项目开发建设,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动力、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绿色发展底蕴。
接下来,白云区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构建优良的生态底色,在抓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促进生态产业化,培育壮大绿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林下采摘、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全面推动服务业绿色化发展,进一步加大生态产品供给,塑造白云区云尚系列“原生态、绿色、健康”的金字招牌,全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记者 梁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