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可真像庙会一样,热闹非凡。
托达汽车高调宣称固态电池即将投产,充它个十分钟,一千五百公里的里程轻松到手!
这续航能力,简直是给有里程焦虑的电动车主打了一剂强心针。
更令人咋舌的是,东瀛那边的媒体竟然放出风声,他们的技术要超前我们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呐!
这时间跨度都够经历一次王朝更替了!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掌握了什么足以颠覆世界的未来科技。
咱们先缓缓,别着急站队。 这件事嘛,得抽丝剥茧,好好分析。
托达汽车的当家人之前曾放话,说“中华的电动汽车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大伙儿还记得不?
当时那话说的,要多霸气有多霸气。
他觉得电动车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续航短不说,充电还慢,娇气得很,怕冷又怕热,安危系数还低,总之就是浑身缺点。
仿佛只有固态电池,才能扭转乾坤,真正取代燃油车。
固态电池优势颇多。
与现用的液态电池比,能量密度更大,块头更小巧,充电效率也得到提高。
理论上,真能做到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跑完好几百甚至上千公里。
不仅如此,它还很“坚强”,耐高低温,抗挤压碰撞,堪称电池界的“金钟罩铁布衫”。
照这么说, 托达汽车砸下近千亿人民币,又手握一千多项专利,就自认为能“领先二十年”了吗?
这就耐人寻味了。
领先二十年,绝非信口开河。
拿厨艺来说,你要是说你比我强二十年,我承认,我只会弄点简单的吃食。
但你要说造车技术能超越咱们中国二十年,这可就得好好理论理论了。
为什么这么说?
且看一组数据: 依据《2024全球电池供应链报告》, 在全球电池供应链中,咱们中华占了百分之七十五的份额,远远甩开东瀛。
也就是说,论全球电池产业链,咱们才是当之无愧的魁首。
更叫人忍俊不禁的是, 托达汽车宣扬的“优越技术”,居然还离不开咱们中华产业链的支撑。
生产电池所需的材料,得找赣锋锂业购买; 生产设备,还得求着先导智能出售; 甚至在美利坚组装时,正极材料也得从咱这里进口。
这…… 像极了什么?
就像你在自家园子里辛辛苦苦种了点菜,结果发现种子、肥料、工具,全都从邻居家借的。
然后你对外宣称,你的种菜技术比邻居高超二十年?
这逻辑,似乎说不通吧?
当然,我并非要贬低托达汽车的固态电池技术。
毕竟人家投入不少,也获得了一些专利。
但仅凭PPT和几项专利,就想“领先二十年”,未免过于自信。
要知道,咱们国内的企业也没闲着。
今年, 自主研发的20Ah车载固态电池生产线,已经在青岛正式启动,综合性能已达国际顶尖水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咱们在固态电池领域, 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不是还停留在实验室里,而是已经付诸实践了!
而且,这不仅仅是固态电池的故事。
各位还记得前段时间,东瀛“匠人精神”崩塌的新闻吗?
一些日企接连被曝出数据作假、以次充好的事件, 实在让人想起古人常说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反观国内, 咱们的汽车产业、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行业,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拿生命科学来说, 国内研发的抗衰老产品, 不仅受到国人的追捧, 还远销东瀛,引发了一场“中华青春风暴”。
这事儿就更有意思了。
该项技术最初由哈佛大学在二零一三年发现。
此后, 中日两国都投入资源进行开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东瀛的中产消费者在选购相关产品时, 毅然决然地舍弃了标榜“匠心”的本土产品,转而选择了咱们的产品。
何故?
原因不难理解, 我们的产品原料提纯度更高,效果也更明显, 并且价格也更亲民。
这就好比买茶叶,同样是龙井,咱们的茶叶品质更好,价格也划算,你会怎么选?
因此, 单单依靠“匠人精神”远远不够, 还得有货真价实的材料, 具备更高的性价比。
再把目光转回固态电池。
畅安汽车已经公开, 计划在二零二六年完成固态电池装车试验,二零二七年实现批量生产, 能量密度目标锁定为400Wh/kg。
换句话说, 过不了多久, 咱们就能开上配备国产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了。
不仅如此,国产固态电池更早投入应用, 还将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
一来, 国内厂商将持续降低成本, 让固态电池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二来, 固态电池技术的广泛应用, 将不只局限于电动汽车, 还会推广到手机、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 甚至推动机器人和无人机在物流、巡检、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当然, 我们也不能把宝全押在一处。
行业专家研判, 未来我国电池领域或将呈现多种技术并存的局面: 液态电池技术仍将不断进步, 比如磷酸铁锂的掺杂技术, 以及高镍三元电池向超高镍电池的演进。
由此可见, 在大力发展固态电池的同时, 我们也在积极改进现有的液态电池技术。
这就好比练武之人, 不拘泥于一门一派,博采众长,方能成就大业。
总而言之, 在电池科技上, 东瀛或许已经落后了。
至少在量产与应用方面, 咱们已然先行一步。
在新能源的赛道上, 咱们中华才是真正的领跑者。
所以说, 对于托达汽车“领先二十年”的说法, 大伙儿听听就好, 别太当真。
毕竟, 处在日新月异的时代,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永远领先。
更关键的是,咱们中华一直在努力向前, 奋起直追, 勇于超越。
与其高喊“领先二十年”, 不如脚踏实地, 做好眼前事, 不断创新, 持续进步。
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国工匠精神”。
有趣的是, 过去我们落后时, 别人对咱们嗤之以鼻。
如今我们发展起来了, 别人又不乐意了。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吧。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 还要继续埋头苦干, 争取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您怎么看呢? 固态电池, 能否助推咱们的电动汽车更上一层楼?
全部评论 (0)